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化工类企业、工业园数量逐渐增长。化工厂在排污的过程中,化工厂内的化学物质容易渗入到附近的土壤内,因此化工厂附近的土壤基本上都是寸草不生,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对化工厂附近的土壤进行土壤修复。而现有化工厂附近土壤修复方法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个方面对土壤进行修复,土壤修复设备修复后不够彻底,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还是会慢慢的被污染掉,从而就影响了土壤的修复效果。
由于化工企业自身生产工艺的需要,大多分布在江河湖海附近,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化工行业的集聚地遗留了大量的污染场地。长期的工业生产活动及环境管理不当使这些搬迁企业遗留场地具有高污染、高风险的特点,污染物复杂且种类繁多,不仅土壤受到污染,而且往往伴随地下水污染。
各类化工企业污染场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这类场地大多受到有毒有害物质的严重污染,当场地土地利用功能发生变化,会导致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风险。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极大地带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加剧了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加强对化工类地块土壤的风险管理刻不容缓。大多数污染场地都需要重新开发利用,化工类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对污染场地的再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依据现场踏勘、人员访谈、文件资料及《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中监测项目的要求(参考企业所属行业(25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常见污染物类型及对应的分析测试项目),最终确定该场地特征污染物为重金属污染物、总石油烃(TPH)、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氟化物及氰化物。
如何针对化工类土壤进行修复工作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论文通过对江苏某化工厂场地土壤现状进行监测,针对典型化工厂场地土壤污染概况,探讨土壤多种修复技术联合使用安全、经济、高效的技术可行性。
研究内容:(1)(2)(3)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的污染识别;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是否污染的确认--采样与分析;
第三阶段——场地环境污染风险评估与治理措施。
4. 参考文献
【1】 刘强,陈晓雯,刘嘉烈,卓丽,蔡凤珊,严骁,胡立新,石运刚.化工园区水环境中优控化学品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000-5463(2019)05-0058-08A
【2】 李春平,吴骏,罗飞,韦婧,陈梦舫. 某有机化工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J]. 土壤,2013,45(5):933-939
【3】 董敏刚,张建荣,罗飞,韩璐,晏井春,陈梦舫. 我国南方某典型有机化工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J]. 土壤,2015,47(1):100-106
5. 工作计划
序号 | 起迄日期 | 工作内容 |
1 | 2022.1.10-3.8(第二周末) | 学生:查阅和研究文献资料, 完成英文翻译; |
2 | 3.9-3.27 | 学生:撰写开题报告、构思论文框架。其中开题报告3月13日提交 指导老师:最迟3.9下达任务书 |
3 | 3.28-5.10 | 学生:撰写论文 其中中期检查暂定4月15日(周三)下午 |
4 | 5.11-6.10 | 学生:撰写和修改论文,制作答辩PPT,查重;完善修改论文 (论文初稿提交查重时间由学校确定) |
5 | 6.13(暂定) | 毕业论文答辩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