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失能老人的孤独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

 2023-09-08 09:15:5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于1999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近日,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报告预测中国老年人口在2022年将占到总人口的14%,我国将从老龄化社会进入到老龄社会。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日益严峻,中老年人群体的生命质量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老年人孤独感作为我国生命质量中心理健康维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引起研究者的重视。特别是居家的失能老人,由于身体衰老,生理疾病,家庭结构及婚姻关系的变化,退休或者移居等都会促使老年人社交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冲击老年人的社会关系,增加老年人的孤独风险。有研究表明,孤独感对中老年人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甚至还会增加了他们的患病甚至死亡的风险,因此改善中老年人孤独感对提高其生命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孤独感的概念最初来源医学,表示人际交往沟通以及情感表述方面的功能障碍,后被心理学引入社会心理学领域,表示一种被自己和他人群体,有意义的融合的系统排斥在外时所产生的感觉。目前学者们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总的来看,这些影响因素可分为个体的社会人口特征因素和社会支持因素两大类。

个体的社会人口特征因素主要是个体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配偶情况等与孤独感的程度有关。一般来说,女性的孤独感高于男性,年龄越大,孤独感越强。婚姻则可以降低孤独发生的可能性。高教育状况可以降低孤独感的持续时间,而低调状况和低收入状况会导致朋友关系的疏离。文化程度越低,孤独感越强。孤独感与个体所处的年龄阶段密切相关。研究表明,70-80岁老人比60-70岁的老人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并且差异性显著。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个体容易产生孤独感,但慢性病与孤独感之间没有较强的联系。个体的心理因素比身体的健康状况更易产生孤独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1,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随着老年人人数与日俱增,其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孤独感作为老年人常见的负性情绪体验是老人渴望的人际关系无法满足产生的一种不愉快情绪感受。常导致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甚至自杀等不良结局。失能老人是老人中特殊的群体,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孤独感较一般老人更重。本研究针对南通市居家失能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居家失能老年人孤独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探索家庭代际支持、社会经济地位和智能手机使用的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改善居家失能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 2,预计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数据来源

现场问卷调查了1000名南通市失能报险覆盖60岁以上的失能老年人,针对老人孤独感问题进行现状调查,调查内容包括UCLA孤独感问卷、子女的数量、看望的频率、智能手机的使用、社会经济地位等。

2,资料录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并调查了大量文献资料,对选题研究领域的背景与发展态势有了一定的了解。

2,会使用电脑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工作。

3,会使用SPSS等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