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稀土离子因为拥有特殊的电子结构、丰富的光谱带、高强度和高纯度的发光效果,所以现在的荧光材料广泛应用稀土离子形成配合物来制备。
而绝大部分的稀土荧光材料都是由稀土离子与重金属配合制备的,在荧光材料报废后会造成环境污染。
为达到绿色化工的标准,就需要寻找新的物质与稀土离子进行配合。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如何把六水硝酸铕均匀的分散到淀粉溶液中是一大难点。
由于淀粉是天然高分子材料,它的分子量很大,六水硝酸铕很难均匀的分散到淀粉溶液中,六水硝酸铕由于淀粉分子长链的阻碍,六水硝酸铕很容易发生团聚,铕离子的的局部含量过高,从而致使荧光性能下降。
除此之外,由于淀粉分子的主链上含有羟基基团,其振动频率与稀土离子的振动频率相近,这会极大的耗散稀土离子的发射能力,导致复合材料的荧光性能减弱。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淀粉是一种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的自发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其荧光范围较广。
将荧光分子掺杂到淀粉中可以制备得到可降解的荧光材料,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
但是利用淀粉来制备荧光材料的研究并不多见。
4. 研究方案
首先,将淀粉和六水硝酸铕溶液共混,得到一组产品,检测其荧光性能。
然后,将淀粉、六水硝酸铕、菲咯啉三种物质溶液共混。
其中,不断改变菲咯啉的浓度,做五组产品,检测他们的荧光性能,通过比较,得到合适的菲咯啉浓度。
5. 工作计划
第1-2周:确认毕业论文题目,通过访问各大文献库,完成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查阅;第3-4周:按照指导手册要求,完成老师下达的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并制定相应的实验和设计路线;第5周:按照初步所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试验,检验可行性,把所有遇到的问题都记录在案,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老师解决问题;第6-7周:做完前期工作,完成中期检查,并对下一步实验方案做出调整,进一步完善方案;第8-9周:按照制定的实验方案继续完成所有实验,得出详细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第10-11周:整理实验所得的数据、图表,对其进行汇总编排,完成并修改毕业论文;第12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