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HB1011介导ermB在猪链球菌间的水平传播机制开题报告

 2023-02-11 13:14:3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课题的意义

本实验室鉴定了一株含ICE的猪链球菌HB1011,将其命名为ICEHB1011。ICEs又被称为整合性和结合性元件。与其它转座子不同,结合性转座子较大,由负责结合、抗性、整合、切除和调控等模块组成,它可以从细菌染色体上切除下来自动形成环状分子,并以类似于质粒的结合方式将自身染色体单链DNA从供体菌向受体菌传递,受体菌中的单链分子环化并形成双链分子,整合于受体菌的复制子中,其重组机制与其它转座子也不同,因为在其两侧未发现靶序列的直接重复序列[1]。大部分的ICEs编码一个酪氨酸整合酶,能够催化携带相同基因序列的attLattR重组位点的侧翼序列来实现重组。ICEs能够从供体的attI位点切除一段环状结构,并将其导入携带attB空缺位点的受体染色体中。实现以后,环状的ICE主要在一个tRNA的3末端或蛋白编码基因中形成复制子[2]。同其他类型的可移动元件相似,ICEs的结构同样由三个部分组成,以确保维护、传播和管理。ICEs能够完成这些功能,主要是通过插入序列、转座子和特异性的

重组酶三部分结构实现的[3]。ICEs不仅能实现同类细菌菌株基因组变异,同样能够在不同菌属间转移基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探讨结合转移元件(ICE)在链球菌间的可转移性,来阐明ICE将成为一种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媒介。

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鉴定了含有ICE的临床分离的猪链球菌株HB1011,具有对四环素和链霉素高抗性,对利福平敏感,在ICE上含ermB和tetO基因,命名为ICEhb1011;猪链球菌标准株BAA853经过利福平和链霉素诱导耐药,对红霉素和红霉素敏感;以含ICEhb1011的HB1011为供体菌,诱导耐药的BAA853为受体菌,通过接合实验,用含有红霉素、利福平和链霉素的抗性平板筛选出接合子,其PCR扩增产物电泳凝胶成像,检测接合子是否经接合获得ICEhb1011,测定接合子对各抗生素的MIC,并通过MLST验证接合子呈非假阳性。

实验方案 见附件

可行性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由于耐药菌产生的速度远超过新药研发的速度,这使得人们开始关注细菌耐药性产生及发展的相关机制,希望从根本上找到控制细菌耐药的方法。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决定了其对自身适应性的影响,在发现耐药性的产生会使细菌的适应性降低后,猜测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耐药菌适应性的降低会导致其与敏感菌的竞争中被逐渐取代,确已有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然而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很多情况下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并不会显著降低细菌的耐药性。耐药性的产生往往还伴随着其他一些过程,包括代偿性进化、基因共选择作用等,这些都可能提高耐药菌的适应性,在实际中会减少发生耐药逆转的机会。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常常与其适应性代价相关联,所谓适应性简而言之就是菌株生存以及繁殖的能力,具体可以包括生长力,定植力,侵袭力,致病力等,导致耐药的基因突变常常会改变细菌的核糖体、DNA螺旋酶、RNA聚合酶、细胞壁等结构,这些结构的改变可能会降低细菌的适应性。细菌生长速率的下降是适应性代价最为主要的体现,而代价的大小是影响耐药性发展、耐药稳定性及当减少抗生素使用时耐药性下降的比率的主要生物学参数。如果本实验筛选出的接合子在与敏感菌的竞争中表现出优势,就有可能逐渐取代敏感菌,这将是对临床用药产生很大的威胁。耐药菌的适应性评价可以反应细菌耐药性发生和传播的原因和趋势,为更好控制细菌耐药性提供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09-2015.10 查找相关文献,学习相关试验技能,制定试验计划

2015.10-2015.11 对供体菌和受体菌进行药敏试验和PCR环状验证

2015.11-2015.12 供体菌和受体菌进行结合实验并进行验证,获得实验结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