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籼稻品种BP360e-Mr-pn-2抗褐飞虱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初定位开题报告

 2023-02-13 09:50:0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课题意义

随着全球粮食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优质、高产、高效与安全成为农业生产重要目标。挖掘抗性基因培育抗性品种,不仅可以克服农药防治带来的污染毒害等问题、节约成本、提高产量,还可保护环境。实践表明具有中等抗性的抗虫品种或由多基因控制的抗虫品种比单基因控制的抗虫品种具有更持久的抗性。因此,发掘抗褐飞虱新基因对于水稻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以印尼籼稻品种BP360e-Mr-pn-2材料为研究基础,利用苗期集团法和SSR标记,以与感虫品种所构建的群体进行QTL检测,现已在各材料中分别检测抗褐飞虱QTL在BP360e-Mr-pn-2/02428群体中,利用全基因组染色体筛选SSR连锁标记,并用92个F2:3家系进行QTL计算在CHR1的RM493和RM124之间定位到一个QTL(跨着丝粒),贡献率为25.5%,LOD值为3.6,前人未在此染色体上报道过抗褐飞虱基因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的目标

印尼籼稻品种BP360e-Mr-pn-2抗褐飞虱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初定位二、内容

应用SSR标记对Vietnam53抗褐飞虱基因进行精细定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室内抗性鉴定技术,QTL分析技术

二、技术路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利用含有抗褐飞虱基因的籼稻品种BP360e-Mr-pn-2与褐飞虱极感品种02428配组合,构建BP360e-Mr-pn-2/02428的F2群体。

利用苗期集团法对92个F2:3家系进行表型鉴定。

对一个抗褐飞虱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定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3年:在海南收获F2;3群体70个单株,随机选取20个进行表型鉴定后,用覆盖全基因组的公共引物筛选多态,然后进行bph4初定位。

2013年正季:在海南种植F2群体约2000株,用于精细定位。并且表型鉴定和分子标记结果不确定的单株也在海南加代以进一步鉴定。

2014年春季以后:南繁群体的叶片取回后进行精细定位和后代验证。挑选交换单株进行表型鉴定和SSR分子标记,进一步精细定位。期望最终将其定位在一个较小的区间(60kb)之内并克隆出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