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替米考星(Tilmicosin,TMS)是一种由泰乐菌素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动物专用抗生素 [1,2]。其抗菌谱广,对所有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支原体、螺旋体等有抑制作用[2],临床主要用于猪[3]、牛[4]、绵羊[5]等动物的感染性疾病,尤其对畜禽呼吸道感染有显著疗效[6]。因其难溶于水,临床多用其磷酸盐,即磷酸替米考星;水溶性虽有大大改善,但由于其适口性差,且对酸敏感,经口给药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且药效差;提高剂量可增强药效,但同时也会增强急性心脏毒性,呈剂量依赖性[7]。为减少其毒性作用,亟需开发新型药物载体,以提高其药效及口服生物利用度。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s)作为第二代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nanoparticles,SLNs),是以混合脂质为载体,将常温下为液态的油脂以一定比例加入到固态脂质中,使得固态脂质晶体的混乱度增加,从而承载药物的空间增大的一种新型纳米药物载体[8-10]。由于液态油脂的加入,能够明显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NLCs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储存稳定、不易发生药物泄漏等诸多优点,在药物缓慢控释、靶向、透皮、黏膜给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11,12]。NLCs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高压均质法、微乳法、熔融-乳化法、溶剂扩散法和超声分散法等。其中,超声分散法此法简便、快速并且无有机溶剂残留等优点,故而广泛应用于纳米载体的制备[13]。
由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潜在的应用价值,故而本研究旨在利用高剪切-超声分散法制备替米考星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MS-NLCs),然后对处方理化性质表征、稳定性以及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特性等药学研究进行考察,以期成功制备出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性能及疗效改善的新型纳米制剂。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目标:
通过处方筛选和工艺优化,成功制备出改善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替米考星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MS–NLCs)。
(2)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试验方案:
试验一:对替米考星具有良好溶解性的液态和固态脂质进行筛选;恒温水浴锅中加热到脂质熔点温度,经磁力搅拌1h后,取包含有替米考星的二元脂质基质于干净的盖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替米考星在固液态脂质中的结晶状态,确定优化的固液态脂质;然后再筛选混合脂质,确定药物最大溶解量。根据最佳的固液态二元脂质的性质,筛选合适的乳化剂。
试验二:使用高剪切-超声分散法制备TMS–NLCs:将筛选好的二元固液脂质基质加热到熔点温度,磁力搅拌1h;合适的乳化剂也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油相加水相或者水相加油相后,高剪切10min,然后超声20min,再冷水分散60s后形成TMS–NLCs。
4. 研究创新点
替米考星(Tilmicosin, TMS)是一种由泰乐菌素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动物专用抗生素,临床主要用于猪、牛、绵羊等动物的感染性疾病,尤其对畜禽呼吸道感染有显著疗效。由于其难溶于水,适口性差,且对酸敏感,经口给药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且药效差。为减少或避免口服带来的不良反应,最大限度的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拟以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lipid carriers,NLCs)作为该药的新载体,制得替米考星结构脂质载体(TMS-NLCs)悬浮液。本项目拟通过处方筛选和工艺优化,通过高剪切-超声分散法直接制成替米考星结构脂质载体(TMS-NLCs)悬浮液,并评价其各项表征,以探索其在临床应用上的潜在价值。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项目实践计划
2018年10-12月:①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培训及前期资料和实验材料的准备;
②筛选液体脂质、固体脂质、表面活性剂;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