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课题意义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中科院水生生物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桂建芳研究员等在揭示银鲫雌核生殖和两性生殖双重生殖方式的基础上,在973计划项目重要养殖鱼类品种改良的遗传和发育基础研究、十五科技攻关子课题快速生长的银鲫新品种(系)选育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银鲫双重生殖方式的育种应用及其新品种培育等项目的支持下,利用银鲫双重生殖方式,从高体型(D系)异育银鲫()与平背型(A系)异育银鲫(
)交配所产后代中选育出来,再经异精雌核生殖培育而来的异育银鲫新品种。第三代异育银鲫中科3号更进一步突出种优苗壮生长快的特性。
鱼类生长激素的促生长效应主要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介导,IGF-1也在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GH和IGF-1相互作用共同协调促进鱼类细胞代谢,促进细胞生长、分化和分裂,达到鱼类生长的目的。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在异育银鲫生长激素基因编码区获得的SNP位点与鲫鱼体长、体高、体厚及各时期体重等生长性状显著相关,提示了该基因在异育银鲫多种组织生长中的重要作用。异育银鲫生长激素基因中更多SNP位点的开发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对其功能的研究及分子标记在异育银鲫良种培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研究可从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两方面入手。形态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基础生物学测量,分子遗传学方面选择分子标记技术作为研究手段,如PCR扩增。
二、技术路线
4. 研究创新点
异育银鲫生长激素基因中更多SNP位点的开发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对其功能的研究及分子标记在异育银鲫良种培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3年7月-2013年11月采集异育银鲫,提取RNA,克隆GH、GHR、IGF-I为主的生长相关基因和mtDNA,测序后对比其单核苷酸多态性。
2013年12月-2014年3月
参考相关文献,学习相关软件,处理数据并撰写论文,形成初稿。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