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黑翼蚌与三角帆蚌幼蚌斧足组织微结构比较开题报告

 2023-02-12 12:34:1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紫黑翼蚌(Potamilusalatus)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于2012年从美国引进,是培育紫黑色珍珠的优质品种,其个体的优势也是提高珍珠产量的保证。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是我国特有种,也是我国生产淡水珍珠的主要贝类,产出的珍珠以其高品质而闻名全球[1-2]。紫黑翼蚌的引进将对我国淡水珍珠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及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在紫黑翼蚌幼蚌的人工驯养过程发现:紫黑翼蚌幼蚌能粘附水中其它物体之上或彼此间相互粘连,并且可以在垂直的光滑塑料平面运动。紫黑翼蚌这些特殊的生活习性与我国三角帆蚌完全不同,而这些特殊的生活习性又都与其斧足结构有关。为进一步阐释紫黑翼蚌斧足特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本课题拟采用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等技术比较两种幼蚌的斧足微结构,其结果将会为在国内更好地开展紫黑翼蚌幼蚌的人工驯养和繁育提供理论依据,也将为设计新型仿生攀岩装备提供新思路。

目前,国内对紫黑翼蚌的研究主要是与中国主要淡水珍珠养殖品种的形态比较与判别分析[3];关于三角帆蚌斧足微结构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国外关于紫黑翼蚌的研究主要是对其养殖环境及育珠性能的研究[4-5]。而国内外关于双壳类斧足微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主要是贝类足丝的基本结构、足丝的分泌过程、足丝蛋白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粘性蛋白的粘附机制和应用等方面[6-9]。

本研究将进一步阐释双壳贝类斧足特定结构及功能的关系,研究紫黑翼蚌斧足特殊的吸附结构以期为攀岩运动装备的仿生学设计提供新思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通过对紫黑翼蚌幼蚌和三角帆蚌斧足组织微结构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的观察比较,以期发现2种蚌在斧足组织微结构上的差异,并探讨其对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攀岩专业装备的仿生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组织切片法

扫描电镜技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首次对新引进品种紫黑翼蚌的斧足组织微结构进行研究

(2)首次探讨双壳类斧足微结构与其特定功能的关系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3年8月9月:查阅资料,准备实验

2013年10月11月:采样固定,制作组织切片

2013年12月:采样固定,扫描电镜制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