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农业、工业和城镇化建设加快,大量含有氮、磷元 素营养物质 的工业、生活和农业废水以点源和面源形式不断排入河流、湖泊中,使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了水质下降及富营养化进程,水体中化学耗氧量(CODcr)、总氮、总磷、氨氮等主要富营养化污染指标普遍劣于相应标 准1~2类[5,6]。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类活动导致大量营养物质输入太湖,人类活动产生的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流入太湖,使得太湖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不断积累,促使部分藻类生物及其他水生生物异常大量繁殖,最终导致太湖水体生态环境产生水质恶化、有毒藻类爆发、栖息地减少等负面影响,逐渐从一个草型湖泊转化为藻型湖, 藻类致病毒素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 的威胁 ,水体散发的腥臭味更影响到周边水环境和人文景观[7,8]。
太湖生境东西部差别较大,东太湖为浅水草型湖泊,主要以荇菜、野菱等浮叶植物为主,春季水温升高后容易造成水草疯长,夏季高温季节如不及时清理,过量水草易因高温缺氧腐烂造成二次污染,对东太湖水环境造成威胁,因此有必要对过于发达的水生植被进行治理,目前太湖水草整治和打捞已成为太湖水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研究拟通过投放草食性鱼类摄食太湖水草的方式来实现控草目的,维护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系统稳定,探讨生物控草和渔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实验拟在东太湖茭白港以东划定两块水域,投放草鱼、鳊鱼等草食性鱼类控制水草生长,摄食东太湖丰富的水草资源,在试验区适当套养一定比例的鲢鳙鱼优化水质,试验过程中不投放外源性饵料,通过项目的实施探索东太湖水草生物治理的绿色途径。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定期检测试验区内水草随试验进行所呈现出的生长情况;在试验区内草食性鱼类的生长状况,及各种食草性鱼类之间的相互比较;试验期内的水质随实验的开展所呈现出来的净化效果;以渔控草的成本效益问题。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实验地点:本实验拟在东太湖茭白港以东的直泾港和石鹤港两处水域开展浮式围栏控草实验,每个水域的实验规模设置为100亩。
试验共设置7个样点,分别在石鹤港和直进港两个围栏里面各设置3个监测样点,在石鹤港和直进港水域中心设置一个对照点,分别为:石鹤港围网内中心(左)1号点、石鹤港围网内中心(右)2号点、石鹤港围网外中心(右)3号点、石鹤港和直进港水域中心对照4号点、直进港围网内中心5号点、直进港小围隔中心6号点和直进港围网外中心7号点。
试验调查时间为2015年3月-2016年11月,每两月调查1次。
4. 研究创新点
本实验所选取的地点是东太湖, 东太湖为浅水草型湖泊,主要以荇菜、野菱等浮叶植物为主,春季水温升高后容易造成水草疯长,夏季高温季节如不及时清理,过量水草易因高温缺氧腐烂造成二次污染,对东太湖水环境造成威胁,因此有必要对过于发达的水生植被进行治理,目前太湖水草整治和打捞已成为太湖水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实验选取的地点非常具有代表性,该试验为该地区的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非常显示具体的借鉴和参考意见。
草鱼是一种喜高温的鱼类,在水草疯长的夏季很活泼,能够大量摄食高等水生植物,是食草的主力军;而鲢鳙鱼生活在谁的上层,觅食水体的浮游生物,也能利用草鱼切断的草屑,充分利用水体,增强了以渔控草的效果,也增大了经济效益。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6年4月-5月 查阅相关治疗,了解更多相关知识,与导师积极交流2016年6月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列出具体实验过程2016年7月-12月 开始实验项目,定期采取样品,分析测定样品并记录数据2017年1月-5月 分析试验数据,讨论结果,撰写论文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