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课题意义
对于反刍动物来说,氮的平均利用效率仅为25%左右[1],而瘤胃代谢被认为是造成氮无效利用最主要的因素[2]。研究表明高达一半的饲料氨基酸氮在瘤胃可被微生物被降解产生氨[3],由于氨的产生速率远远超过微生物的利用速率,造成过量的氨被动物吸收,在体内转化为尿素并大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4]。氮素的大量流失不仅造成饲料蛋白质资源浪费,而且加剧环境污染。瘤胃中高效产氨菌(hyper ammonia-producing bacteria,HAB)产氨速率过快,是导致反刍动物氮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5]。在满足瘤胃内微生物对氨态氮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避免饲料蛋白质在瘤胃分解是提高反刍动物氮利用效率的有效方法[6]。本课题通过对产氨菌的富集分离纯化,深化了对瘤胃高效产氨菌菌群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为反刍动物瘤胃氨的生成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概况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富集、分离新的瘤胃高效产氨菌(HAB),并确定其分类地位和代谢特性。
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以安装有瘤胃瘘管的奶牛瘤胃内容物为接种材料,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瘤胃HAB进行分离、纯化;以酪蛋白氨基酸为底物,比较不同纯化菌株的脱氨基产氨能力,筛选高活性产氨菌;结合常规生化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出的HAB进行鉴定。生化鉴定参照《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现代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为:提取菌株DNA,利用通用引物扩增其16S rRNA基因全序列,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较,并获取与之有较高同源性的模式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采用软件对不同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其分类地位。
技术路线:见附件
4. 研究创新点
以传统厌氧培养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手段对瘤胃HAB进行分离、鉴定及代谢特性研究,理论联系实际。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6年3月-4月,搜集相关资料做好文献综述,回顾专业相关知识。
2.2016年6月-8月,开展试验,分析数据。
3.2017年4月下旬,完成毕业设计初稿,准备中期检查。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