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了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的常发疾病,且多集中在产后15天内,病原微生物入侵子宫是其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因为奶牛产后几天内产道保持开放,外界细菌很容易进入宫腔[1]。虽然很多牛在产后前5周内会清除细菌,仍然有10%~17%的奶牛宫腔内有持续性的细菌感染[2]。当子宫局部或全身免疫力下降时,病原菌就会在子宫内大量繁殖,造成感染发病。该病会使奶牛的性周期紊乱,影响奶牛的发情与妊娠,扰乱产后卵巢卵泡的生长和功能,阻碍胚胎着床,导致其产犊数量和产奶量下降,甚至青年母牛不孕[3],此外,增加人力、饲料、用药成本及治疗期间奶源的废弃都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国内外已有诸多实验对产后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内的菌群进行了分离鉴定,能检出的菌种主要包括公认致病菌大肠杆菌、隐秘脓杆菌、坏死梭杆菌等;机会病原菌产气荚膜梭菌、肺炎克雷伯菌、念珠菌等和潜在致病菌非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8]。其中,潜在病原菌常存在于患临床型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中。近年来,运用分子微生态技术发现子宫中的微生物属于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软壁菌门等5个已知的门和一类未被培养的种群,其中拟杆菌属,梭菌属等种群与子宫疾病密切相关。细菌侵入子宫后,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阴性菌和以化脓隐秘杆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阳性菌可被子宫内膜细胞上的Toll样受体识别引起炎症反应[7]。
早在1986年,就有学者估算,每个患病牛在泌乳期的总损失约为106美元[9],因此该病对奶牛业的危害十分严重。本课题以大鼠为模型探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急性感染对子宫机能的影响,以期为奶牛临床子宫内膜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以SD大鼠为模式动物,明确金黄色葡萄球菌急性感染对子宫机能的影响,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利用手术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大鼠子宫后,通过剖检、血液指标、病理切片和基因定量等手段明确其子宫内膜的受损程度。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金黄色葡萄球菌急性感染子宫,是否造成炎症或造成炎症的比率以及子宫受损程度如何。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1)单一变量对照实验;(2)手术法感染大鼠子宫;(3)大鼠子宫剖检;(4)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5)病理切片;(6)基因实时定量。
技术路线:
请查看附件,技术路线图
4. 研究创新点
1、由于奶牛系大型家畜,价值较高,直接以健康奶牛为实验动物进行子宫腔接种细菌的实验比较少且样本量很小。因此本实验选用雌性SD大鼠为模式动物,可有效增加样本量,并且控制单一变量,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急性感染后对子宫内膜紧密连接复合体调控基因进行实时定量。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查阅文献资料、熟悉实验操作;
2017年2月至2017年3月,实验设计、准备实验材料;
2017年3月至2017年5月,动物实验,各项指标的测定;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