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课题意义
鳡鱼,俗称为黄鲇,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头小而长,呈长筒形,吻尖而口大,尾鳍有分叉,下颌前端有一坚硬的骨质突起,与上颌的凹陷相嵌合,鳞细小而密,背部呈灰黑色,腹部为银白色。鳡鱼为大型淡水经济鱼类,分布在黑龙江流域、海河、辽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红河及其支流,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湖等水域,其中以长江流域居多。
鳡鱼性成熟年龄为3-4龄,成鱼于4-6月在江河激流中产卵。幼鱼从江河游入附属湖泊中摄食、肥育,秋末以后,幼鱼和成鱼又到干流的河床深处越冬。生长十分迅速,性成熟以后,体长还在持续增加,最大个体长达2米,重可达60公斤。鳡鱼活动能力强,且喜热,温度越高,活力越强,食量也越大。鳡鱼是一种大型的凶猛性肉食性淡水鱼类,常活动于中上层水体,游泳迅速,动作敏捷,主要以捕捉鲌鱼等中上层其他鱼类为食,较少捕捉鲫鱼等底层水体鱼类,并且由于鳡鱼捕食器官的口没有能牢固抓住食物的附属器官,所以不能捕食大型及行动迅速的鱼偏爱捕捉身体细长、体高较小、行动稍慢的鱼类[1,2]。鳡鱼自鱼苗阶段开始捕食其他鱼类,故而常被当作有害于而被捕杀,加之近年来环境污染及大坝的修建,天然鳡鱼数目急剧减少。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的目标、内容
通过对鳡鱼多种年龄材料的研究比对,确定研究鳡鱼年龄的最佳年龄材料。取鳡鱼耳石、鳞片及骨骼等几种常用年龄材料编号记录,处理材料后对每一种材料进行观察记录,拍照分析,将所得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差异。根据数据结果确定研究鳡鱼的最佳年龄材料。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用Leica DFC300 FX数码拍照系统进行拍照,图片处理采用Photoshop CS6 软件。年龄偏差图的制作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检验采用SPSS 17.0。采用吻合率和平均变异系数对不同年龄鉴定材料年龄读数的一致性进行比较。
二、技术路线
4. 研究创新点
本实验基于长江本身生态环境出发,选择对鳡鱼作为样本进行年龄材料的研究,并在鳞片及耳石两种常用的年龄材料外,还追加了对脊椎骨的研究。
对于鳡鱼年龄的鉴定,何种更为准确误差更小,国内外学者尚未有定论,也因此对鳡鱼的生理特性、生长特性、种群动态年龄结构的研究也少之又少,本实验希望得出鉴定鳡鱼年龄的准确材料,为后续对鳡鱼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进行样品采集;
2020年1月对样品进行初步处理并制片;
2020年4月对样品进行观察记录及拍照工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