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内容:此次实验选取磷酸钛纳米球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其在药物靶向传输中的作用。
按文献合成磷酸钛纳米球,在纳米球表面修饰氨基PEG羧基(NH2-PEG-COOH)分子,由于hybrid DNA和anchor DNA 5端均含有氨基(-NH2),则利用EDC和NHS连接磷酸钛(TiPs)表面的羧基与DNA 5端的氨基,从而将DNA片段连接在材料表面,形成类似门的结构,将药物封锁在磷酸钛纳米材料内部;由于anchor DNA与癌细胞高表达的miR-21可通过23对碱基配对连接,而与hybrid DNA仅形成12对碱基对,因此,当载药的磷酸钛纳米球进入癌细胞后,由于竞争作用,门样结构被打开,药物释放作用于癌细胞,引起细胞凋亡,导致细胞线粒体内Caspase-3水平上升。
意义:磷酸钛纳米球载药量较高,药物以一种持续缓慢的释放方式使得药物最大量地被输送至靶点,导致癌细胞的凋亡,这种靶向运输方式使化学药物在癌症治疗中有了更加广泛地应用前景。
2. 文献综述
纳米载药系统综述丛易阳摘要:在医药领域,临床研究表明,用于癌症治疗的药物往往存在一些影响药物疗效的问题,比如某些具有强生物活性的药物的水溶性不理想或者半衰期较短,而另外一些水溶性和脂溶性均良好且半衰期长的药物却没有较强生物活性[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纳米载药系统的出现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能,纳米载体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到达靶细胞从而提高疗效,并且具有更高的生物相容性,达到更为安全的治疗效果。
本文针对纳米载药技术进行简单综述,包括纳米载体材料类型,作用方式,该技术的意义,以及目前纳米载药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案:根据文献制备磷酸钛纳米球,加以羧基修饰,再与DNA片段连接,装载上药物KS-01,对于磷酸钛纳米球的载药量以及给药行为进行研究。
技术路线:
4. 工作计划
2022.1月 查阅相关文献并整理资料2022.2~3月 完成开题报告及实验前期准备2022.3~5月 进行实验课题研究2022.5月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2022.6月 论文答辩
5. 难点与创新点
将NH2-PEG-COOH修饰到了磷酸钛纳米球表面,与DNA片段形成门样结构,将药物装载在纳米球内部,可以靶向miR-21高表达的癌细胞,通过miR-21与anchor DNA连接,门样结构被打开,KS-01释放并作用癌细胞,促使癌细胞凋亡,导致线粒体内Caspase-3水平上升。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