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动物源食品的消费量持续增长,膳食结构中肉、蛋、奶的比例逐渐增加。由于我国肉类消费仍以猪禽肉为主,导致饲料用粮在粮食总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单产增加乏力,人畜争粮的矛盾不断加剧,饲料粮近一步短缺,不仅严重威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也阻碍了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牧业。2015年,2016年,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提到,发展草牧业,种植优质牧草,进行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其目标是农区优质饲草生产和动物生产从规模及相关技术上相配套,既解决农区草畜的饲料来源,缓解饲料压力,又高效利用农业系统内种植业和养殖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进而提高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1]。
甜高粱是C4植物,光合效率高,生物量大,杂种优势明显。由于甜高粱的CO2和光补偿点低,而饱和点相对较高,所以其光合效率高,有机物的积累速率快。同时,甜高粱的适应性非常强,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贫瘠、耐高温和耐干热风等特点,是集饲料、粮食、糖料于一身的优质高产作物。甜高粱作为饲草利用时,可以用作青饲料、青贮饲料和干草等,尤其是作为青贮饲料时,营养物质丰富,香味浓郁,家畜喜食,是牛、羊、鹅、兔、鱼等动物的优良饲草。
湿害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经常发生,是重大的农业灾害[2]。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尤其是南方地区常年降水量较大,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中旬开始进入梅雨季节,出现长时间的降水,这些情况都会对甜高粱造成不同程度的湿害胁迫。相关研究表明,湿害胁迫下,甜高粱在叶片光合、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等方面会发生相应变化,以此来适应外界的不良逆境[3-4]。但尽管其耐涝能力强,幼苗期间所承受的水分胁迫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且相关研究也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其死亡根数呈直线上升,株高出现下降,光合效率出现降低,对其他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和饲用品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湿害胁迫下,不利于甜高粱的优质高效生产。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旨在通过本试验,得出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产量性状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湿害频发地区甜高粱高产优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2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 研究方法
试验以甜高粱(大力士)为研究材料,项目在江苏省兴化市华夏畜牧有限公司展开。进行大田试验,小区面积为3m3m。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计2个处理,3个重复,共6个小区。阶段取样测定甜高粱的农艺性状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
2实施方案
4. 研究创新点
国内外对于甜高粱用作饲料作物的栽培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对于甜高粱的胁迫生理也以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居多,但对于具有湿害胁迫地区的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很少。本实验拟通过在湿害胁迫的条件,平作和垄作两种不同的耕作方式下甜高粱的产量性状和生理指标进行比较,为易产生湿害胁迫的地区探索一种更佳的耕作方式。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6年5月-2016年6月中旬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撰写试验计划,并做好田间试验的准备工作。
2016年6月中下旬 进行播种,并在播种后10-15天左右进行间苗、定苗。
2016年7月-2016年10月 阶段性取样,分别测定甜高粱的鲜干重、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抗氧化酶系统活性。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