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肥对玉米和白三叶共生微生物和土壤碳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02-14 09:43:5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1、 课题意义目前我国耕地总量共1.2 亿公顷,高、中、低产田各占 1/3,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显示,优质地只占12%。

总的来看,我国耕地土壤肥力不高,土壤养分转化速度慢,土壤生物活性不高,土壤肥力不能满足农作物产量日益增长的需要,培肥土壤将是今后的战略措施(武晓森,2014)。

在土壤耕地肥力本身不高的前提条件下,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发展, 许多地区酸沉降逐渐增多, 镁在酸性土壤中易溶解流失,并且一些地方氮、磷、钾化肥用量增加,而K 对植物吸收镁是有抑制作用的,导致植物生理性缺镁(熊英杰, 陈少风,李恩香,孙宝腾,20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 研究目标1.1探究缺镁条件下对地上、地下部分的影响;1.2探索缺镁条件下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影响机制。

2、 研究内容2.1探究缺镁条件下对地上、地下部分的影响,种植玉米、白三叶两种作物,在前后期分别进行光合速率,新老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地下根可溶性糖含量、根系微生物等指标的测定,记录相关数据。

2.2探索缺镁条件下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影响机制,在实验后期对比地上地下部分索尔数据,分析数据,理清上下部分联系及影响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 技术路线2、 实验方案2.1前期实验材料培育 2.1.1植物培育:白三叶,玉米 2.1.2实验处理设置:两因素实验(控制土壤pH和镁肥),采用随机区组实验,每盆装4千克的土,做种子栽培试验,共计42盆:2(品种)7(重复)3(处理)施镁肥处理:(1)浓度:分为三个梯度组 CK,100 mg kg-1和 200 mg kg-1(2)方式:镁肥采用MgSO4,分为两种施肥方案,一是直接施肥到土壤,另外一种是把镁肥溶于水,涂于叶片上。

培养过程中,每隔三天随机换盆一次,并对水分进行定量。

(3)处理时间:在植物长至10厘米左右,进行施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实验特色创新之处有三点:1、采用湖南地区淋溶性红壤栽培,土壤本身的缺素性为试验中的镁元素缺失创造前提条件;2、本实验除了采用土壤施镁处理外,还另加入叶面施镁处理,从叶面吸收镁元素的角度出发,更好的为有地上部分缺镁而造成的生长影响对地下的变化做出分析;3、首次从地上部分生长受限出发,分析地下部分的生长平衡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6.5-2016.6: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实验材料栽种所需物品的购置;2016.6-2016.8:完成实验植物的种子栽培,期间对实验处理浇水以及定量施肥,并完成生长旺盛期相关数据的测定;2016.8-2016.11:在实验材料营养生长后期对植物进行破坏性取样,并分类对样品储存、检测,完成相关需要实验数据的测定记录;2017.3-2017.4:分析数据,探索数据之间的联系,总结成果,撰写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