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属腐生菌。
作为一种食用菌,猴头菌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
猴头菌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菌伞表面长有毛茸状肉刺,子实体圆而厚。
2. 文献综述
猴头菌丝体的研究概况摘 要: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是一种传统食用菌,以改善胃肠疾病的药食同源性而闻名。
在治疗糖尿病、肿瘤以及神经系统障碍方面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对猴头菌中的有效成分及相应的药理作用也做出了深入的探究。
本文对猴头菌丝体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麦角甾醇、β-谷甾醇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KromasilC18 ,250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
理论塔板数按麦角甾醇峰和β-谷甾醇峰计算都应不低于1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麦角甾醇对照品、β-谷甾醇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麦角甾醇35μg、β-谷甾醇3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4. 工作计划
1.文献调研,测定方法的选择2.猴头菌丝体原料的培养,腺苷、麦角甾醇、β-谷甾醇标准品以及所需试剂的采购3.相关仪器使用方法的学习,熟悉实验相关操作4.时间安排:2022年1-3月:检索信息,查阅文献,确定实验选题;考量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开题报告;熟练相关仪器操作。
2022年3-4月:依据测定方法,开始试验,完善实验方案;推进实验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相关问题,得出实验数据。
2022年5月:整理实验数据,开始毕业论文统稿;总结技术经验和实验心得领悟;分析论证实验结果,完成论文写作。
5. 难点与创新点
1.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网站上图书、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等信息资源为对象,结合收录学科范围、文献内容标引质量、数据更新时效、文献查全率等指标对相关数据库进行分析评价对不同数据库中获得的文献进行合并。
2.本研究严格按照照高效液相(通则0512)用超高效液相(UPLC)色谱法测定腺苷、麦角甾醇、β-谷甾醇的含量,分析15个不同品种的猴头菌丝体中有效成分,从而筛选出最佳的猴头菌丝体培育方式。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