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内容:采用GC - MS进行类风湿关节炎血清的非靶标代谢组学分析,根据已经建立的代谢物标准品库,借助MS-DIAL、SIMCA -P、metaboanalyst 4.0 等平台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分析CIA大鼠的内源性代谢物随病程的变化情况,寻找潜在生物标记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并分析祖师麻片对差异性代谢物的调控作用。
意义:研究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潜在生物标记物,观察祖师麻片对差异性代谢物的调控作用。
2. 文献综述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的进展汤思婷 046214119 南京中医药大学摘 要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之后新兴的后基因组学的研究领域,目前广泛应用于疾病早期诊断、发病机制研究和毒理药理等研究。
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本文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主,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用代谢组学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对代谢组学采用的分析平台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内源性代谢物质的研究进展做相关说明。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内源性代谢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rt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并伴有软骨和骨质的破坏的现象[1]。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案:1.建立动物模型:34只雄性SD大鼠(180~220g)适应性饲养5天后,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祖师麻片组(n=10)。
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于尾基部皮内注射0.2mL胶原乳剂,该天记为day 0,注射一周后,day 7再次注射相应胶原乳剂0.1mL加强免疫。
空白对照组于相同部位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
4. 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3.3-3.12文献查阅第二阶段:3.13-4.20 建立基于GC - MS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代谢组研究的方法第三阶段:4.21-5.10 实验及数据处理第四阶段:5.11--6.8 论文撰写
5. 难点与创新点
特色与创新:运用GC -MS技术,进行相对全面的代谢组学分析。
通过收集不同时间点的生物样本,结合药效学指标的变化,动态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病程时期的内源性代谢物的情况。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