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药质量标准化是我国中医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中药质量标准还很不完善,市场屡见中药的混淆品甚至伪品,危害人们的用药安全,为了保证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千年来中医药一直处于标准化、规范化进程中。历史发展到今天,总结前人经验,补充完善,制定系列标准是中药现代化的需要,也是中药国际化,造福于全人类的需要。因为中药组成成分复杂,其中的有效成分难于确定,不少成药指标为生药量,或者是药材有效部位的含量,但生药量或有效部位含量相等的成药并不一定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保证药品的质量,实质是为了保证病人能获得良好的治疗。衡量一个成药的质量,需要客观有效的质量标准。
药品质量是人命攸关的大事。质量标准化对药品的研制生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药品质量控制必须有一定的依据与指标,通过对指标的测定和分析,从而确定药品质量的好坏。由于中药质量较难控制,而质量控制对于药品又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才使得中药质量标准在中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当今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热点之一。
扁豆花具有解暑化湿,和中健脾之功效。常用于夏伤暑湿,发热,泄泻,痢疾,赤白带下,跌打伤肿。通过研究其质量标准,更好的控制扁豆花的质量,使其标准化、规范化。
2. 文献综述
扁豆花质量标准研究
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
中药131 徐梦雅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鉴别 1.1性状鉴别 1.2显微鉴别 1.3薄层鉴别 1.3.1控制展开系统:用不同的展开系统展开进行比较 1.3.2控制展开温度及湿度:在不同温度及不同湿度下展开 1.3.3控制薄层板:分别采用青岛海洋产硅胶G预制薄层板与Merck产硅胶G预制薄层板进行比较 1.3.4控制点样量:供试液分别采用不同的点样量(1l、2l、3l) 2.检查 2.1重金属检查按照15版《药典》 第一法 除另有规定外,取25ml纳氏比色管三支,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后,加水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溶剂稀释成25ml,乙管中加入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25ml,丙管中加入与乙管相同重量的供试品,加配制供试品溶液的溶剂适量使溶解,再加与甲管相同量的标准铅溶液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后,用溶剂稀释成25ml;若供试品溶液带颜色,可在甲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焦糖溶液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使之与乙管、丙管一致;再在甲、乙、丙三管中分别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各2ml,摇匀,放置2分钟,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当丙管中显出的颜色不浅于甲管时,乙管中显示的颜色与甲管比较,不得更深。如丙管中显出的颜色浅于甲管,应取样按第二法重新检查。如在甲管中滴加稀焦糖溶液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仍不能使颜色一致时,应取样按第二法检查。供试品如含高铁盐影响重金属检查时,可在甲、乙、丙三管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维生素C 0.5~1.0g,再照上述方法检查。配制供试品溶液时,如使用的盐酸超过1ml,氨试液超过2ml,或加入其他试剂进行处理者,除另有规定外,甲管溶液应取同样同量的试剂置瓷皿中蒸干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15ml,微热溶解后,移置纳氏比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再用水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溶剂稀释成25ml。 2.2农药残留 按照15版《药典》用气相色谱法(通则0521)和质谱法(通则 0431)测定。 2.3有效成分检查 采用中药化学鉴定方法分批次检查样品中的氨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确定扁豆花的有效成分。 盐酸-锌粉反应:取2试样各5滴于白色点滴板中,加5滴浓盐酸,再加少量锌粉,观察颜色变化。 FeCl3:取2试样各5滴于白色点滴板中,分别加入1% FeCl3乙醇溶液2滴,观察颜色变化。 2.4水分及灰分测定 根据《中国药典》水分测定法(烘干法)和灰分测定法,测定十批样品的水分含量、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得出平均值,规定各自的含量。按照,《中国药典》浸出物测定法,测定十批样品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规定其含量。 |
4. 工作计划
3.13.6查阅文献
3.83.14完成开题报告和综述
3.153.25完成实验
5. 难点与创新点
1.研究中药的质量标准,有助于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多种方法深入研究和如何使用是今后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主攻方向,宏观地综合分析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3. 中药质量标准的控制由过去依靠感官、经验判断已经进入到依靠现代量化分析进行定性、定量的科学控制阶段。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