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硅烷偶联剂自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商业化发展,1945年前后由美国联碳和道康宁等公司开发和公布了一系列具有典型结构的硅烷偶联剂;1955年UC公司首次提出了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从1959年开始陆续出现一系列改性氨基硅烷偶联剂;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的含过氧基硅烷偶联剂和60年代末出现的具有重氮和叠氮结构的硅烷偶联剂,又大大丰富了硅烷偶联剂的品种。近几十年来,随着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工业的发展,各种偶联剂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加快,改性氨基硅烷偶联剂、过氧硅烷偶联剂和叠氮基硅烷偶联剂的合成与应用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成果。
硅烷偶联剂(英文:Silane coupling agent, 简写为:SCA),它的一般化学结构式为:Y-R-SiX3,其中X是结合在硅原子上的水解性基团,如:氯基、甲氧基、乙氧基、乙酰氧基等;Y为有机官能团,如氨基、环氧基、乙烯基、巯基等;R是具有饱和或不饱和键的碳链,通过把Y与Si原子连接起来。硅烷偶联剂的作用过程如下:当SCA与空气中的谁水分接触时,SCA分子中的X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硅羟基(Si-OH)进而Si-OH之间脱水缩合成含有Si-OH的低聚硅氧烷。此低聚物中的Si-OH与基材表面上的羟基(-OH)形成氢键。在加热固化过程中将发生脱水反应与基材形成共价键,剩下两个Si-OH,它们之间(或者其他SCA中的Si-OH)可以进一步脱水缩合,或者游离状态。缩合结果可能导致SCA潜在的失效。SCA中的Y基团可以与聚合物的有机官能团发生反应,从而形成偶联效果,即形成:无机物-SCA-有机物的偶联结合。
硅烷偶联剂品种不同,其应用领域也不同。目前用量最大的品种为巯基类硅烷偶联剂,主要应用于轮胎和橡胶工业中,其次为氨基类产品,其他品种比例不甚高,国内各主要类别的硅烷偶联剂应用如下: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利用现代科技文献的查阅方法和手段,如Internet、网上图书馆、电子期刊等数据库,查阅有关研究硅烷偶联剂的合成与应用方面的科技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进行分析、研究,进行进展分析和实验方案设计。
预期目标:经过文献调研之后,对整个调研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以及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也包括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并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0字的论文。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1) 阐述选题的缘由,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发展概况;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预期目的;说明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取的手段、方法(关键点);提出问题。
(2) 主要围绕作者提出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文献进行调研总结,体现作者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经过文献调研之后,对整个调研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以及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也包括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者实验方案,并阐明方案的合理性,进一步预判实验的结果。体现论文的创新性。
4. 参考文献
[1] Panahi F, Zarnaghash N, Khalafi-Nezhad A. Phosphanamine-functionaliz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PAFMNP): an efficient magnetic recyclable ligand for the Pd-catalyzed Heck reaction of chloroarenes[J]. New J Chem, 2016, 40: 1250-1255.
[2] 蔡明中, 宋才生, 陈江敏. 聚γ-(β-氰乙基)胺丙基硅氧烷铂配合物的合成与催化性能[J]. 有机化学, 1998, 18: 137-141.
[3] 陈浪, 邓剑如, 徐婉, 等. N-(2-氰乙基)二乙醇胺的合成[J]. 石油化工, 2007,36: 1029-1032.
5. 工作计划
(1)2022-3-2~2022-3-13(第二、三周)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2)2022-3-16~2022-5-29(第四周到第十四周)完成文献调研工作,撰写调研报告。
(3)2022-6-1~2022-6-12(第十五到十六周)修改毕业论文,制作答辩PPT,准备答辩。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