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计算化学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模拟已成为研究药物递送系统的重要手段。
Cucurbit[n]uril(CB[n])作为一种新型的大环主体分子,因其独特的空腔结构、优异的分子识别能力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药物递送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本选题旨在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深入研究CB[n]与小分子药物的结合机制,为基于CB[n]的药物递送系统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预测依据。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CB[n]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CB[n]的合成、修饰及其应用于药物递送领域进行了广泛研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选题将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系统研究CB[n]与小分子药物的结合机制、影响因素以及调控策略,为基于CB[n]的药物递送系统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 主要内容
1.CB[n]与小分子药物的结合模式及相互作用:-采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不同CB[n]尺寸(n=6,7,8)与选定的小分子药物的结合模式。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计算化学模拟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体系构建:针对选定的CB[n]分子和目标小分子药物,构建初始的分子模型。
CB[n]的结构可参考晶体结构数据库,药物分子的结构可通过ChemDraw等软件构建。
2.分子对接:利用分子对接软件(如AutoDock,GOLD等)预测药物分子与CB[n]的结合模式。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拟采用多种计算模拟方法,结合实验数据,系统研究CB[n]与小分子药物结合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并探索CB[n]修饰策略,以期为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思路。
具体创新点如下:
1.系统研究CB[n]尺寸效应对药物结合的影响:本研究将对比不同尺寸CB[n]与药物分子的结合模式、结合自由能以及药物释放动力学,阐明CB[n]尺寸效应的作用机制,为选择合适的CB[n]作为药物载体提供理论依据。
2.深入探讨溶剂环境对CB[n]-药物结合的影响:本研究将模拟不同溶剂环境下CB[n]-药物的结合过程,分析溶剂极性、疏水性等因素对结合的影响,为设计可控释药体系提供理论指导。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张晓丹, 张颖, 孙涛. 基于葫芦[n]脲的主客体识别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 2021, 33(11): 3865-3880.
2. 刘洋, 冯亚青, 郭玉鹏. 基于葫芦[n]脲的超分子体系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J]. 化学进展, 2019, 31(07): 1082-1095.
3. 王文博, 冯亚青, 郭玉鹏. 葫芦[n]脲基超分子组装体用于癌症治疗的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 2018, 30(09): 1381-139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