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内容:对微内核介孔复合纳米荧光探针靶向筛选出的雷公藤中的抗肿瘤Hsp90抑制剂:雷公藤红素、雷公藤次碱、雷公藤三萜酸C、秋水仙碱等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方法以及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将目标化合物富集、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产物,再利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等进行细胞试验,验证其抗肿瘤活性。
意义:雷公藤为我国传统中药,近年来,其抗肿瘤活性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其中的一个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红素能显著影响肿瘤细胞内的多种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有望成为继紫杉醇之后又一只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植物药,因而对雷公藤中潜在的Hsp90抑制剂进行研究能为开发出更多的植物源抗肿瘤药提供可能。
2. 文献综述
雷公藤中Hsp90抑制剂的筛选分离、活性验证胡林钰摘 要: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又名黄藤根、水莽草、断肠草、菜虫药等,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
具有很强的抗炎和自身免疫抑制活性,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报道其中的一个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红素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可影响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和蛋白发挥作用,如NF-κB、Hsp90、蛋白酶体、c-Jun、AKT/mTOR、VEGFR、caspase等[1]。
Hsp90作为一种特殊蛋白,对肿瘤细胞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抑制它的活性可显著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提取分离:雷公藤红素:称取适量雷公藤根部粉末,10倍量95%乙醇超声提取2次,回收溶剂,加入10倍量蒸馏水,用乙酸乙酯萃取5次,回收溶剂,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红素。
雷公藤次碱:称取适量雷公藤根部粉末,10倍量95%乙醇超声提取2次,回收溶剂,用5%HCl调PH为4,放置,过滤,除去不溶性成分。
滤液用10%氨水调PH为9-10,再用氯仿萃取,回收溶剂,硅胶柱层析分离,再用中压自动快速纯化制备系统分离,得雷公藤次碱。
4. 工作计划
2022.01.02 - 2022.02.01 文献查找、撰写综述、确定实验方案2022.02.25 - 2022.03.02 雷公藤红素的分离2022.03.05 - 2022.03.09 雷公藤次碱的分离2022.03.12 - 2022.03.16 雷公藤三萜酸C的分离2022.03.26 -2022.03.30验证雷公藤红素的活性2022.04.02 - 2022.04.06 验证雷公藤次碱的活性2022.04.09 - 2022.04.13 验证雷公藤三萜酸C的活性2022.04.16 2022.04.30 撰写毕业论文
5. 难点与创新点
雷公藤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很强的抗炎和自身免疫抑制活性,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报道其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可影响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和蛋白发挥作用。
而Hsp90作为其中的一条重要通路,对肿瘤细胞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抑制它的活性可显著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