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地进行发展和完善,尤其是近几年来,公路建设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由于公路工程建设属于基础性工程建设,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公路工程建设。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公路设计,公路设计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设计作为公路工程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建设以及公路建成后的使用效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公路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路设计难度不断加大,设计要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公路的需求。但是当前公路设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或者疏忽、缺陷等会对后期公路的使用带来一定的影响,产生相应的问题,甚至可能对交通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我国的公路建设水平持续发展过程中,公路里程也在不断增加,跨越地区越来越多,因此就会出现同一条道路涉及到不同的地质条件,环境差异较大,给设计环节加大了难度,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不然后期项目无法实施。这就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加综合全面的分析各种因素,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提高方案的针对性。例如在设计边坡时,设计人员应当结合当地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地下水等因素,并且尽量不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体现出生态保护的观念。
当前阶段,我国的公路设计在人性化设计方面仍旧有所欠缺。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能随意破坏、掠夺环境资源,要充分体现人、自然、公路的相互协调,提高公路的质量。传统的公路设计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进程,需要在传统上进行扩展和延深,有效加强人、车、路之间的联系,让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感到舒适,突出表现人的主体地位。例如在道路设计中适当采取容错设计,从驾驶员的角度出发,合理规划道路容错设计,加强对关键道路的设计与思考,使得驾驶员可以及时掌握道路的拥堵程度和施工情况,从而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人性化理念还体现在加强环境与道路的协调程度,只有加强了公路设计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才能确保道路交通的高质量。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要保证在公路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强公路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程度,综合考虑道路设计方案,避免对沿线生态造成破坏,有效提高公路设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增强交通运输的稳定性和灵活程度。
在公路设计方面,工程造价也存在很大问题。设计方案的合理与否、设计限额、设计人员水平、造价资料积累等都会给工程造价带来一定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不仅可以降低建设成本还可以缩短施工期,提高项目资金的利用效率。并且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还可以避免资金和材料的浪费,降低了建设成本,获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因此,做好公路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保证公路建设项目高效、保质保量完成的基础。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制定方案时要以节约为导向,遵循经济、实用、安全的原则,最大发挥公路的作用和价值。但在节约的同时,不能以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造价。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设计依据资料
1、委托设计任务书
2、设计道路所在地区自然条件调查资料(设计道路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区)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收集设计路线所在地区的地质水文资料,结合已给的设计资料和收集到的资料分析相关资料对设计道路的影响和要求。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最终确定道路等级,并查阅相关规范初步确定相关的技术指标。
2、初步设计。根据设计公路的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社会经济等因素,结合当地地形地貌进行选线、定线,初步拟定两个设计方案,对两个方进行平面、纵断面设计,初步确定桥涵位置。两个方案初步设计完成后,对两个方案的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两个方案各自的优缺点,联系实际情况确定较优方案。
3、将选定的较优方案定位最终方案,对其进行平面详细设计并进行平曲线要素计算、平曲线主点桩号计算、绘制平面设计图、生成直曲转角一览表。
4. 参考文献
(1)规范类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周次 时 间 内 容
1 2月20日至2月26日 分析设计资料对设计道路的影响和要求,确定道
路等级及设计要素标准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