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不断融入全球价值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但我国的出口中包含许多他国中间产品的价值投入。全球价值链将产品的生产流程分割成不同的环节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完成,多次跨越国界的中间产品使得传统贸易统计存在重复计算,#8220;虚高#8221;了价值链末端国家的出口总额。我国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随着出口总量的提高而不断增加,但其在出口中的比重却逐年下降,比值低于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真实的出口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还关系着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为了更好的提高我国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必须研究影响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的具体因素及其影响机制,从而相应地制定合理的针对性政策。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在当今的国际竞争时代,参与国际竞争,并力争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国际竟争犹如战争,只有知已知彼,充分发挥本国优势,才能战无不胜。本文从制造业和服务业探讨出口商品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并根据评价指标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现状作出初步的判断和分析,以便了解我国的国际竟争力以及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的重大意义,并且根据我国的基本状况提出适当的对策。
第一部分:引言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文在对出口商品按技术含量分类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贸易统计数据研究了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演变趋势。研究表明:1,按中国工业制成品按技术含量低、中、高的次序排列,其国际竞争力大致呈U型分布;2,中国的出口优势产品与潜力产品之间的距离比较近,这为出口结构实现平稳转型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3,机械及运输设备等中高技术制成品将会引领中国出口结构的转型升级,目前国际竞争力较弱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群体将会出现分化;4,将来在低碳技术产品领域挑战中国的领先地位的主要是南欧国家、中东欧转型国家及印度,在中等技术制成品领域中国主要与欧洲大陆发达国家竞争,在高技术制成品领域中国需要追赶和超越的目标主要是美国、欧洲和东亚地区的发达经济体。为提高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中等技术制成品竞争力不强、产品密度不大的突出问题,客观看待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在出口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双重作用,适时优化高技术产业政策组合,把价值链攀升作为政策最优先目标。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15年12月-2016年1月,确定论文题目,制订计划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上交导师查阅;
2016年2月-3月,查找翻阅相关论文资料,如文献、论文集、著作等,建立论文框架并完成论文初稿,初稿中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至少包括一篇英文文献,同时翻译相关英文资料;
2016年4月,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写作,并保证格式符合要求,填写论文中期检查表、任务书等,上交论文初稿和英文翻译稿及原件,进行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 徐久香;方齐云;;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我国出口增加值核算[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11期
2 周升起;兰珍先;付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地位再考察--基于Koopman等的#8220;GVC地位指数#8221;[J];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02期
3 王岚;盛斌;;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中美增加值贸易与双边贸易利益[J];财经研究;2014年09期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