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贸易稳步发展,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世贸组织日前公布的各国服务贸易排名显示,去年中国服务进出口延续增长态势,总额达到4705.8亿美元,全球排名提升到第二位。
2013年开始我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但仍不是贸易强国。贸易强国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是在国际贸易交易当中具有主导权和话语权,必须拥有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品牌产品。全球500强企业当中我国有91个,我们应该拥有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当中不断跃升。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5642.7亿元,同比下降15.7%;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减少。2020年我国服务出口降幅小于进口22.9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53.9%至6929.3亿元,同比减少8095.6亿元。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在比较分析北京和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指出两地在服务贸易发展环境、总量水平和结构布局方面都具有共同特征, 但基于不同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以及不同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 两地服务贸易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 今后两地在保持已有发展优势的同时, 应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定位和产业基础, 在服务贸易支持、贸易促进和战略规划方面充分挖掘新的服务贸易增长点。
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中提出,将于2035年全面确立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格局 ,北京和上海均加速推进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作为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转型升级的重点工作。作为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领军城市 , 北京和上海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一直稳居全国前两位 。比较分析两地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寻找两地服务贸易发展的共同特征和差异,对探索我国中心城市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 ,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研究北京上海两地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可以促进我国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也对两地承外启内、辐射中西部地区,搭建内地与国际服务市场交流平台,增强服务全国的功能具有现实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对服务贸易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于20世纪90年代成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研究的重点是探讨以货物贸易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主要局限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上。由于比较优势理论自身存在的缺陷,再加上服务贸易不同于货物贸易,理论界出现了关于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是否适用的争论,存在着观点对立的两派。一派认为比较优势不适合服务贸易。另一派则认为,作为简单的思想,比较优势说是普遍适合的,不必刻意把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界划开来。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研究的重点转向了从不同角度探讨服务贸易的决定问题,内容包括规范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第三阶段为成熟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服务贸易自由化成为经济趋势,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开始把服务和竞争力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关于制造业的服务与竞争力的研究。其次,是针对某一服务行业的研究。最后,是关于服务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问题的研究。
国内对服务贸易研究的关注始于90年代初,最初只是限于对西方理论研究成果的介绍性研究上。但随着GATS 的签署和中国服务业市场的逐步开放,极大推动了服务贸易理论在中国的研究进程。目前,对中国服务贸易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理论与政策研究、实务操作规范研究两个领域。在理论与政策研究方面,如薛荣久、张汉林、张建民等,主要围绕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背景、框架和规则进行理论和政策分析;谢康、韩玉军等借鉴西方服务贸易理论,对中国服务贸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并由此得出相应的政策性结论轮。在实务操作规范研究方面,如戴超平等,他们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有关服务部门的事务操作上,如对旅游、运输、金融保险等领域的事务操作的描述和归纳。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首先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思路和方法、研究内容进行阐述。第二章,从宏观角度出发,对服务贸易进行概述,并以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理论为基础,提出政府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理论分析和作用影响。第三章,通过研究国内外政府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实践,以发达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发展为例进行分析,得出相关启示。第四章,主要对北京市政府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阐述北京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情况和特点,提出北京市政府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特色和问题。第五章,主要对上海市政府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阐述北京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情况和特点,提出北京市政府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特色和问题。第五章,对比分析北京上海两地促进服务贸易政策的异同点,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孰优孰劣。第六章,针对北京上海两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结合《“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提出北京市和上海市政府以创新机制、开拓市场、完善产业政策、培养集聚人才等方式,营造服务贸易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5. 参考文献
[1] 刘锦屏. 服务贸易上海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J]. 国际市场, 2010(1):2.
[2] 梁瑞, 黄玉丽.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战略选择——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例[J]. 河南社会科学,2010(6):4.
[3] 梁瑞, 赵亚平. 北京与上海: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比较研究[J]. 城市问题,2009(12):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