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全球供应链空间布局调整的动因、趋势与中国应对开题报告

 2023-02-26 18:48: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新冠疫情的蔓延使全球经济面临日益增加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引发全球供应链上下游过度调整以及增长动力不足问题。在产业全球协作的大环境下,供应链上任何环节的阻滞和任何要素的缺失都会造成整个体系的停摆。经济全球化、供应链全球化,使得单一地区的疫情冲击也更加具有放大性的全球影响。后疫情时代,各国供应链建设更多由成本和效率侧重向安全与备份因素考虑,试通过实现供应链的“扁平化”、“多元化”和“本地化”,增强供应链韧性和稳健性,提升抗风险能力。例如,美、日等国出台措施鼓励本国企业尤其医药企业回迁本土,并动员跨国企业返国投资(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0):德法英等欧洲国家推动制造业向东欧和土耳其等周边国家转移(贺俊:2021)。危机洗礼后,全球供应链分布逻辑调整的动因和趋势是什么、经济决策者需要作出怎样的应对,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将运用QAP分析法(又称“二次指派程序法”)研究国际贸易网络结构对经济周期同步化的影响、DID方法分析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贸易网络分析方法解释各国间的贸易关系形成。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研究分析此次新冠疫情对全球价值链体系的冲击和影响是什么(趋势),且是否具有国别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另外疫情如何引起欧美等国对供应链体系的布局调整(动因),中国在本轮供应链重构中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中国应对)。

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引言和文献综述(1)背景分析以及研究意义(2)文献回顾(3)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第二部分:现状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和扩散,无疑会影响到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资金流、技术流、人员流、产品流和产业流等,更确切地说,整体层面上会一定程度地阻断产品和要素的跨国流动,从而影响已经构建起来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的正常运转。

第三部分:理论分析 主要以国际分工理论、供应链协调理论等理论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专家学者重点分析了疫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的重大影响。刘志彪(2020)认为,疫情将改变全球产业链的构建,产业安全将促使供应链呈现内向化发展趋势。针对美国、日本等国提出所谓的制造业回流和改革计划,多数学者认为,“去中国化”难以实现,但要充分认识和提高风险警惕性。王晓红(2020)分析了成本上升、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三种形势下的产业转移特征,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实现完全自主的供应链。陈琛和林雪萍(2020)认为,我国有能力将全球供应链扳回正轨,但要警惕风险,对供应链进行修复。针对后疫情时期发展对策,多数学者认为,继续深化国际合作,稳定全球供应链是化解此次全球危机的必由之路。贺俊(2020)认为,短期内中国要加快供应链恢复的节奏和效率,长期看要以“融入本地化”为战略主线,顺应全球供应链本地化和多元化的要求,确保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调整过程中损失最小、获益最大。洪群联(2021)认为,我国须主动适应趋势变化,将现代供应链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升参与和把控全球供应链的主动权。李杨和车丽波(2020)强调中国要高度警惕全球价值链重构中的“去中国化”趋向,要强化区域合作以巩固全球价值链的供需体系,以“一带一路”为平台构建全球经贸规则体系,同时构建多中心产业链,应对全球价值链脱钩风险。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月7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2022年3月19日前完成初稿;

2022年5月5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外文翻译等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李淑俊,王小明.美国全球供应链调整的国家安全逻辑及实现路径[J].国际安全研究,2022,40(01):100-129 157-158.DOI:10.14093/j.cnki.cn10-1132/d.2022.01.005.

[2]管传靖.安全化操作与美国全球供应链政策的战略性调适[J].国际安全研究,2022,40(01):73-99 157.DOI:10.14093/j.cnki.cn10-1132/d.2022.01.004.

[3]张晓兰.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对经济全球化的深远影响[J].发展研究,2021,38(06):54-5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