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最佳配置,FDI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引进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吸引外国投资者将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用于我国的生产经营,外国投资者通过获取和控制相应企业经营管理权以赚取利润。尤其在1992年以市场换技术发展战略实施后,中国FDI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外国企业在中国实施FDI过程中,其所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是不容忽视的。技术外溢效应指的是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给东道国带来了社会性的外部经济,对当地竞争企业的技术创新起到示范、刺激与推动作用,也带动上下游相关联企业转型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改革开放浪潮和新工业革命的带动下,中国成为世界唯一一个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但被低端锁定核心技术缺失的瓶颈仍需打破。
最早提出技术溢出理论的是Macdougall(1960)。他在进行一般福利效应研究时发现,即使并非出于资本输出国主观意愿,其在进行对外投资时也会给东道国带去先进的技术水平。海默(1960)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也证实了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存在,并认为技术外溢是FDI的必然结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Romer(1986)、Lucas(1988)等人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日益兴起,逐渐取代了以资本缺口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强调了知识外溢和在做中学作用可以拉动参与国际贸易国家的经济增长,这为FDI技术溢出效应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研究内容:制造业是固国之本,制造业的良好发展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层面。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频繁挑起贸易争端,实施制造业回流战略,为重塑制造业世界格局,进行高水平技术封锁,让中国制造业突破瓶颈、转型升级面临诸多挑战。从全球产业分工的角度来看,中国制造业仍主要涉及零部件加工、产品组装等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始终无法把握市场主导权。随着第五次产业转移的开始,被他国替代的风险也随之加大,转型升级亟待解决。FDI是国家间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随之带来的示范-模仿效应与竞争效应为东道国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刺激了东道国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虽然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主流途经,但相比之下,利用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国外先进技术,缩短研发的时间、费用,也可以站在过来人的肩膀上实现新突破。2020年,中国FDI流量达1630亿美元,超出2019年200多亿,为本世纪最高值,并且首次超越美国,这也意味着中国应该积极把握FDI技术外溢的利好冲破中国制造业被低端锁定的困局,化解面临被边缘化等风险。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梳理总结,依托FDI技术外溢效应现有理论,并以其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影响作用为切入点,结合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FDI技术外溢效应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上中国制造 2025目标的支撑,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研究讨论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研究手段:首先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和研究。然后结合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状况,收集近些年来经济数据,运用回归分析与数据模型等方式分析FDI技术外溢效应对制造业发展相关要素的关联作用,总结FDI技术外溢效应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在针对当前产业升级瓶颈与问题,提出突围路径。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