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环境诉求日益强烈,如何有效地回应和解决公众的环境诉求,提升政府环境治理水平,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公众诉求与政府环境治理的相关性分析”为题,深入探讨公众诉求对政府环境治理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公众环境诉求日益高涨,对政府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围绕公众诉求与政府环境治理的相关性展开深入分析,主要内容包括:
1.公众诉求与政府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
阐述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理论依据、政府环境治理责任的理论来源,以及公众诉求对政府环境治理的促进机制。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取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数据收集:通过查阅政府网站、环保组织报告、新闻报道等途径,收集公众环境诉求的相关数据,例如,诉求数量、诉求主题、诉求时间、诉求区域等。
收集政府环境治理的相关数据,例如,环境治理投入、环境执法力度、环境质量指标等。
2.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编码,建立数据库。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创新性:
1.研究视角的创新:将公众诉求作为切入点,探讨其对政府环境治理的影响,区别于以往单纯研究政府环境治理或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视角,更加注重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2.研究方法的创新:采用定量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利用统计模型分析公众诉求与政府环境治理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案例分析,深入挖掘公众诉求的影响机制,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3.研究内容的创新:关注公众环境诉求的特征和演变趋势,以及不同类型诉求对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公众诉求对政府环境治理效能的针对性建议,为政府改进环境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孙岩,徐畅,张凯.基于利益相关者参与视角的中国环境治理体系转型研究——以大气污染治理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21(02):107-116.
[2] 邓荣荣,于宏源.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与环境治理——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08):78-88.
[3] 郝雨桐,郑思嘉,李婧.社会转型期公众环境诉求表达方式转变研究——以环境群体性事件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03):168-17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