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内容:
1、引言
1.1研究背景
2. 文献综述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于宁宁(2017)在《价格月刊》中说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 ,而俄罗斯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出口国,两国十分适宜开展贸易合作。麻希源(2017)《南方论刊》中简析了俄罗斯与我国开展能源贸易的主要动因是中国可以提供能源开发技术与资金、欧盟逐步减少对俄能源的依赖、保持在中亚里海国家的长期存在和以美为首的西方对俄进行了经济制裁。中俄两国在很多领域都有合作,其中能源合作为主。在此背景下,宋飞翔(2015)在《价格月刊》中以中俄能源发展为主题,对中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需要将能源出口大国的俄罗斯视为最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万永坤(2017)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指出中俄前期发展快速主要得益于两国经济快速增长双方不断开发市场。苏科伍和赵国甫(2016)在《湖南社会科学》中提出中俄能源的贸易是建立在能源的互补性、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和地缘优势与战略关系的基础上。如今两国已经有20多年的合作历史,邱思浓(2017)在《边疆经济与文化》中将中俄能源合作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对我国能源贸易的研究:各国的能源发展与经济发展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刘茜(2017)《资源与资源性产品价格》中根据能源消费和GDP数据,分析了我国能源与人均GDP高度相关,呈现出弱脱弱的状态,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可以直接导致能源扩大。陈丹在(2017)《法制与社会》中说明为深化我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必须加强区域机制化建设,多边贸易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高度,能够为区域能源安全提供保障。唐学军和陈晓霞(2017)《西南石油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关于能源问题提出国家可以完善关于可再生能源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研究。王雪婷和张建新(2017)《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根据三桶油的国际进程表明国际水平与行业领先者之间依旧存在很大差距,根据跨国化指数比较发现中国能源企业国际化的不足。
对中俄能源贸易的研究:张悦和李姝(2017)在《经济贸易》中对中俄边境贸易进行互补性分析,指出两国的贸易对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马唱唱(2017)《现代商贸工业》中表明一带一路的提出不仅为中俄能源贸易提供了新契机和条件,还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增添了新途径。目前全球能源治理的主要议题是能源安全问题,戚凯(2017)《国际论坛》中认为因为能源消费不振、南北差距大能源运输风险大和生产失序等原因,出现了能源安全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对待这些国际合作之间的问题。宋飞翔(2015)《价格月刊》中提出中俄能源贸易缺乏深度务实合作,全球经贸格局不稳定制约了中俄贸易的发展。VASICHENKO KRISTINA(2015)《商业经济》指出中俄能源贸易过程中存在俄罗斯国内外商投资环境差、中国能源企业规模小、中俄合作缺乏整体规划的问题。翟立强和谢慧《金融经济》中提出中俄贸易随呈增长趋势,但是呈一定的波动性。达丽娅(2016)《投资与合作》中对中俄能源合作问题进行探析,提出了俄能源输出不稳定、贸易壁垒的存在和产品规模较小等问题。将菁(2017)在《中俄经济》中提出了新形势下中俄经济合作关系的变化与趋势,未来需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潜力,推动两国具体合作项目对接。金娜(2015)《政治研究》提出加大落实中国企业对俄罗斯资金支持。邹雨辰(2017)《环境科学》中提出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发展,让新能源产业经济能健康循环发展,已经是势在必行。。王俊峰和贾芦苇(2014)在《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对中俄能源合作提出了新战略和新思考,能源方式应多元化,深化两国能源合作,保障能源合作安全。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4. 工作计划
2022年10日:根据论文选题指南独立选题并落实指导老师。学生根据选题查找资料。
2022年11月中旬:进行师生见面,制定工作计划,完成选题申请表。
2022年11月底:学生完成开题报告
5. 难点与创新点
本文的特色在于:本文收集了近几年中俄之间重要的贸易数据和国内外有关中俄两国合作方面的文献资料,结合现世界能源发展趋势、能源合作的效益和现实需求几方面,在中俄能源合作的起步期、稳定期、成熟期三阶段得出影响我国能源贸易面临的现实难题,基于共赢的原则,对中俄能源贸易的有效性提出了对策建议。围绕两国的能源相关进行对比分析,直观的表现车中俄能源贸易的必要性及急需性。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本文的选题是在最新形势的要求下对中俄两国能源合作问题进行探讨,契合当下的能源战略研究主题,文章内容紧扣贸易和投资的视角解读合作中的主要问题。对投资和贸易角度的潜在利益以及企业合作进入的模式进行探讨,使得本文研究更具有完整性。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