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结构莫过于城市与农村,或工业与农业。与发达国家单一的现代工业经济不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个部门:传统的占优势地位的农业部门与刚刚起步的现代的工业部门。从地域上看,前者位于农村,后者一般位于城市。发展中国家这种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并存,就是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所定义的二元经济结构。因而,要完成经济结构由不发达到发达的转换,一国的人口和经济重心就要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由农业转移到工业。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城市化或工业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和转换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二元经济结构的测量指标:
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是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即占GDP的比重) 或收入比重同劳动力比重 (即部门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 的比率,它反映1%的劳动力在该部门创造的产值比率。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际学术界对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研究:魁奈在经济表中提出与农业并存的还有小小的非农业部门,李嘉图也提出经济活动体现着#8220;二元性#8221;。1953年荷兰社会学家伯克在《二元社会的经济学和经济政策》一书中,首次提出了#8220;二元经济#8221;这个术语。随后本杰明#12539;霍华德#12539;希金斯从#8220;技术二元主义#8221;的角度,用生产函数的异质性来表示原有部门和先进部门的区别,从而进一步描绘了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他的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后来又出版了专著《二元经济论》,创立了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模型。在1961年,费景汉和拉尼斯对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型作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正,从而形成了#8220;刘易斯一费景汉一拉尼斯#8221;模型。而1969年提出的托达罗模型也是以二元经济模型为基础的。乔根森的二元经济理论主要贡献在于将人口增长和家庭人口供给的决策内生化,并强调工业是一个不断进步的部门。而迪克西特大力主张通过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资本积累来提高边际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村就业水平,从新古典二元经济模型中推导出的结论与古典二元经济理论在劳动剩余阶段时推导出的结论是一致的。拉克西特在他1982年出版的《劳动剩余经济:一种新凯恩斯主义思路》一书中,一改传统发展理论仅仅强调劳动剩余经济如何增加产品供给的思路,重点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无庸置疑,国际学术界 (主要是发达国家)的理论成果对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人口流动问题以及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这些理论大多数都是从发达国家的视角来看待二元结构问题,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复杂性,因而在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时,都或多或少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这就为发展中国家学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二、中国学术界对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研究:张培刚早在20世纪40年代在其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中最先提出#8220;农业的工业化#8221;概念,指出工业化必须包括农业的工业化在内,必须使传统的农业部门转变为现代产业部门。这为后来二元结构论的提出准备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国内学者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巨大反差的现状,对二元经济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数以刘一费一拉模型为出发点,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出发,形成了互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二元经济结构论。这种观点以刘一费一拉理论为依据,认为我国经济仍表现出明显的二元性。我国农村的确存在着大量生产率水平极低的剩余劳动力,这点和刘一费一拉模型极其吻合,因此,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部门不断转移的过程(柳士发,1999)。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不仅证实了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性,而且也说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具有#8220;高强度和超稳态的特征#8221;(郭剑雄,1999)。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性和严重性不仅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经济结构转化迟缓、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而且也由于农村市场难以启动而使整个经济陷入内需不足的境地(王检贵,2002)。现阶段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进程比较迟缓,结果#8220;不仅严重制约着制度变革的传导,而且直接影响着制度调整的空间#8221;(刘元春、罗玉波,2003),在某种程度上,二元经济结构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8220;瓶颈性#8221;因素(联合课题组,2005)。因此,有些学者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二元经济反差产生和结构转化迟缓的原因以及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趋向进行了研究(高帆、秦占欣,2003;高帆,2005)。2.三元经济结构论。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乡镇企业等农村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工农产业结构的刚性格局。由此出发,许多学者指出#8220;随着农村工业的发展,我国自近代开始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已不复存在#8221;(张朝尊、韩太祥,1995)。同时,#8220;把以农村工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经济作为与农业经济及城市工业经济相并列的国民经济中的一元独立经济形式,不仅毫不过分,而且可以说是对我国现实经济结构的确切描述#8221;(陈吉元、胡必亮,1994)。因此我国出现的并不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而是一种特殊的#8220;三元经济格局#8221;,即由农业部门、农村工业和城市部门所构成的经济体系。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应该将经济结构转化的重点放在农村工业的发展上,以此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李克强,1991;赵勇,1996)。特别是,在#8220;离农不离乡#8221;的原则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农村非农产业,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起到重要作用。3.四元经济结构论。这种观点结合我国的现状进一步修正了刘一费一拉模型,认为我国的经济体系存在的是四元经济结构或双重二元经济结构:城市现代部门、城市传统部门、乡镇企业部门和农村传统部门(徐庆,1997;陈宗胜,1998)。4环二元经济结构论。这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方面出现了城乡分割和工农分化的二元经济格局,我国经济不仅仅是一般的二元经济结构,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环二元经济结构(吴天然、胡怀邦、俞海、陈伟明,1993)。综上所述,以上四种观点都意识到我国经济体系中存在着经济结构反差现象,都意识到实现结构转化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这些努力对于比较深入地认识我国的经济结构问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观点都是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之上,即经济体中存在显著差异的经济部门,只是由于它们理论模型的复杂性各不相同,对经济结构现状的理解有所区别,因此才形成了关于二元经济及相关问题的多种观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0月至12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022年1月至4月20日,有目的的收集、分析资料,并且明确主题,撰写文献综述,确定写作大纲。
2022年4月21日至30日,撰写论文初稿。
5. 参考文献
[1]何金莲. 城市化进程中的二元结构域难题分析[J]. 商,2014,19:44 33.
[2]马春文,黄翰庭.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经济增长路径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4,11:7-8.
[3]郑江淮,高彦彦. 从劳动力流动到区域产业转移--江苏双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机制分析[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04:71-8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以化妆品行业为例开题报告
- 知乎的“知识付费”平台运营模式分析:理想、现实与未来开题报告
- 数字经济背景下AI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基于便利蜂的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 虚实价值链耦合视角下的跨境电商价值创造机 制——基于兰亭集势的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 跨境电商“虚拟-实体”价值链的协同发展——基于京东国际的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 农村居民网络消费的问题、影响因素与对策开题报告
- 流量经济时代的企业公关管理:以鸿星尔克“野性消费”事件为例开题报告
- Vlogger流量变现模式研究——以游戏类Vlogger为例开题报告
- KOL导向下的网络平台效应及其对购买意愿影响研究——以小红书为例开题报告
- 会员制仓储商店商业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以Costco为例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