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企业规模与效率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29 13:11:1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在流通产业中流通企业存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现代化水平不高,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关键是整体发展思路出现了偏差,因此必须改变观念,未能确立逐步提升规模效、提升服务质量益等新发展思路,应该要从战略角度重新定义流通产业,着力提升各企业规模效率,同时对于流通企业发展方式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资金流动速度、商品流通速度、流通成本、商品库存量等,总体是效率问题;从规模和结构看主要是流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流通从业人员比重、就业弹性系数等,流通企业内部规模、结构(主要是组织和网络问题),以及流通企业在扩大生产、促进消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从效益看影响最大的是与技术相关联的要素指标,即能否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把工业化、信息化的技术成果适时应用到流通领域并加以创新,且要同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1、我国流通企业在现阶段具有特点。研究我国流通企业发展现状与流通规模效率的特点,了解目前长期面临的困境,指明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

2、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国外大型流通企业如何能流通规模效率与发展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案例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现有代表性国内外流通企业发展相关基本信息,通过描述性对比分析的方式,从实例中探究我国流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中国,现有的流通经济学理论的概念体系来源于马克思经典政治经济学,流通经济理论在中国真正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随着市场化改革和作用力度加大,市场和流通问题逐渐得到理论、实业界和政府的重视,总的来说,流通经济学说在中国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在国外,流通经济研究则重点表现为#8220;沃尔玛现象#8221;,它用事实证明了流通企业规模化也是一种发展方向,为以垂直一体化为主导模式的现代流通企业规模边界理论提出了新课题。同时,沃尔玛现象也反映了流通企业规模问题,表现为流通企业横向跨地域、跨国界的规模扩张,不同于生产领域的垂直一体化。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规模从小到大,现代流通方式从无到有,商品市场化程度从低到高,流通主体从单一到多元,流通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由弱到强。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万亿元,流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为7.7%,从业人员超过6000万人。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式存在严重缺陷,流通效率低,流通规模小,通过本文研究论证,举出我国流通企业现状,对比国外流通企业发展模式,找出落后原因,指明发展方向。

5. 参考文献

[1]柳思维. 流通理论的新进展--评李陈华博士的《流通企业规模效率研究》[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04:46.

[2]马龙龙. 湖南商学院专著评价(十九) 流通经济研究的又一力作--评李陈华博士的《流通企业规模效率研究》[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02:129.

[3]夏春玉. 探索流通企业连锁扩张的一部力作--评李陈华博士的《流通企业规模效率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10,06:14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