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探讨开题报告

 2023-01-16 09:11:5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金融稳定事关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

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该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水平状态。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报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直至2011年,全球共爆发了147场次银行危机、218场次货币危机、66场次主权债务危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期望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分析,阐述存款保险制度的相关理论和运行机制并通过实证分析来论证当前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状况及其发展前景,分析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在中国金融业日趋明显的综合经营趋势下,银行保险将朝着由简单代理的初级方式转向深层合作、进一步拓展银行产品范围、提高销售活动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的方向发展。

写作提纲如下:

1.绪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世界上最早明确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是捷克斯洛伐克,1924年捷克斯洛伐克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开创了现代存款保险制度的先河。但是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最为成功的是美国。20世纪初的经济大萧条,导致全美先后有9700 多家银行倒闭,存款者利益和国家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人们逐渐意识到维护银行体系稳定的重要性。为了应对危机,美国国会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并于1933年6月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次年5月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联邦储蓄信贷保险公司(FSLIC)。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成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六十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效法美国,相继在本国金融系统内部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到目前为止,存款保险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已经全面普及。随着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发展中国家也加速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步伐。

我国对存款保险制度的研究较晚,并大多数处于一种定性的阶段。目前实行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国家事实承担了对银行存款的保险责任。在对金融机构实施市场退出的过程中,中央银行和地方政府承担退出机构的债务清偿:对个人债务实行全额偿对;机构债务人只能参与退出机构支付个人债务之后的剩余财产清盘。这一做法对保护居民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强化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导致了资源的低效配置,易于鼓励或诱发金融机构的恶意经营,会引起巨大的道德风险。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促使银行寻求过度的投资组合风险以及持有比社会最佳标准低的流动储备,同时也使存款人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降低了存款人监督银行经营行为并要求银行补充资本的自我保护动机。

对于我国是否适合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刘仁伍(2006)研究了从隐性存款保险到存款保险制度的转变机制,他指出,我国现行的存款保险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而在现行的社会上,在金融改制的深化条件下,这种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渐露弊端,无法满足维持金融稳定的需要。我国急需尽快引进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张正平、何正平(2008年)指出,我国应该总结全世界范围内近几年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特征,在此前提下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在不削弱市场约束、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强化银行审慎监管的基础上,谨慎的设计存款保险制度,实现市场约束和存款保险的有效配合。还有一部分学者对我国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持质疑观点。曹元涛(2005)通过对显性和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产生的道德风险构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其二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而且他指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确实降低了市场约束对银行风险的敏感性。王国刚(2007)指出我国当前实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并不紧迫,如近期实行,造成存款人的道德风险等问题的负面效应会远大于有限的积极作用,并且极有可能造成#8220;政府甩包袱#8221;的局面。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选题,领取任务书,搜集论文相关资料及信息。

2.第一阶段:编写论文开题报告,纲目、摘要、关键词。

3.第二阶段:根据开题报告及论文纲目、要求,整理收集资料、开始论文编写、完成初稿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郭建伟.存款保险与中国的金融稳定[J].财税金融,2015,8.

[2]斐谨.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J].北方经济,2009,(24).

[3]黄德钊.浅议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J].广西金融研究,2005,(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