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的对策思考开题报告

 2023-01-16 09:12: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起到了实体经济与金融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实体经济的发展依靠着从金融部门获得资金支持,因此,利率的形成机制是否完善,是关系着社会资金资源是否配置有效。通过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使得利率的形成与变化过程中均是以市场作为决定性因素,这样才有利于实现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已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国内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已达到市场化,并且人民市贷款利率管制也全面放开,现阶段只保留了对I人民币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从而清晰地凸显了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虽然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绿在2013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随着我国乃至全球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改革,利率波动越发频繁,使影响利率的因素更具复杂多样化,利率的变动趋势也更难以把握,导致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也越明显。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国际背景下,金融市场的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部分的成就,尤其是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由此引导国内经济平稳有序发展。因此,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已将利率市场化改革当作金融市场改革的重要目标。利率市场化是指有市场享有利率的定价权利,通过市场力量直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从而达到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改善金融机构的经营能力,促进金融市场的创新,优化整个金融体系等一系列的目标;但同时这也使得更难预测利率,从而加剧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可以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就我国而言,鉴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需求,人民币汇率国际化的加速推进,以及刻不容缓的银行业深化改革等因素的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在平稳推进,尤其是最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且取得了十分重要的进展。例如,几乎所有的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包括债券,同业拆借,国债回购,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和国内利率外币存款已经放开。在2013年10月25日,中国已经实施了贷款基础利率市场化。随之而来的利率逐渐市场化,同时也对我国银行业带来了许多挑战和影响。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作用的银行业,如何应对由利率市场化趋势带来的种种业务挑战以及伴随而来的各种风险是银行现在及未来需要长期面临的问题。因此,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围绕在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如何在借鉴国外商业银行釆用的先进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基础上,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情,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进行准确地分析。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综述

有关识别利率风险方面的文献,安东尼-G?科因等人(1997)共同编订的《利率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这本书汇聚了许多利率风险管理方面专业知识与金融领域中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并概括了以往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的发展进程。本书详细讨论了利率风险的识别方法的发展进程,将识别方法分为以下四类:60年代的缺口分析,70年代的加权缺口分析,80年代的现金流法,90年代的概率估计--更详细模拟和系统整合技术等方法;且对利率风险的监控与管理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对具体领域的金融机构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综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选题,领取任务书,搜集论文相关资料。

2. 第一阶段:编写论文开题报告,纲目、摘要、关键词。

3. 第二阶段:学生根据论文纲目、要求,整理收集资料、实施论文编写、完成初稿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闫晶怡,闫凤祥.利率市场化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3(07)

[2] 余龙武,王俊寿,任凤泽,毕荣,姜琰,杨克成,邵正春.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 华北金融. 2013(06)

[3] 李克川,杨艺.利率市场化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机遇、挑战与启示[J]. 金融与经济. 2013(0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