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股票市场在股改基本完成之后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由于限售股份的上市流通,公司大股东自身价值最大化的考量标准也随着发生了变化,由此导致其相关行为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如证券流通市场上大股东股份增减持行为的频率显著增加。在大股东的增减持股份行为发生的过程中,会带来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我国当前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和交易的公平性。因此,深入研究大股东增减持的行为状况以及大股东增减持行为如何影响公司价值的机理是十分必要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公司价值,或称企业价值,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指对某个商业实体的市值,但公司价值考察的范畴和方法要比市值这种只考虑普通股价值的方法更加综合。公司价值是对所有声明的证券的价值的总和,包括债券、优先股、普通股和其他证券,在一些语境中,公司价值往往还包含了无形资产、组织形态对公司价值的溢价估计。同时企业价值的评估是一项综合性的资产、权益评估,是对特定目的下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进行分析、估算的过程。
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以及公司价值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在此我们需要更深入的去研究一个合理的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以此使公司价值达到最大化。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股权结构及其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很多,最早在该领域开展研究的是美国的Berle和Means,他们首先研究了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命题,其结论是:公司股权越分散,经营业绩越差,公司股权越集中,经营业绩越好。此后一般研究结论是股权分散和股权集中两种不同的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和绩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应。
有部分学者认为股权结构和企业价值是线性正相关,主要观点有:Grossman和Hart(1980)证明,如果公司股权高度分散,小股东便会没有足够的激励来监督管理者,因此股权集中有利于更好地监督管理者来降低代理成本。McConnell和Servaes (1990) 利用不同时期的样本,也研究了大股东持股与机构持股对托宾Q 的影响,发现大股东、机构持股水平与托宾Q 之间正的相关关系。提出线性负相关观点的有: Shleifer和Vishny(1997)比较世界主要资本市场股权结构,认为在大股东有效控制公司的同时,他们更倾向于利用控制权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后来La Porta et al.(1998)和Morck et al.(1999)研究了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后发现,当大股东能够有效控制公司时,他们在决策时通常会侵占小股东的利益。
国内学者对股权结构和企业价值(绩效)影响主要针对中国具体国情,从股权属性展开的。大多数研究成果认为,国有股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负相关,法人股比例则与企业价值是正相关的。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30日(本学期第十三周)--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月18日(本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工作
2、2022年4月20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5. 参考文献
[1] Berle, A. and Means G. (1932),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Macmillan, New York.
[2] Hart,Oliver, 2001,' Financial Contracting,' NBER Working paper Holderness,C.G.and D.P.Sheehan,1988,'The role of majority shareholders in publicly held corporations,' Journal ofFinancial Economics, Vol.20.
[3] La Porta, R., F. Lopez-de-Silanes, and A. Shleifer. '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 Journal of Finance, 54 (1999), 471-51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