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影响分析开题报告

 2023-01-18 09:07:1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如今,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经过多年深耕,已经把我国带入了创新时代新金融与互联网经济时代。互联网化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世界,信息流直接可以交易,不需要物流体系背后支持,金融天然的具有网络属性。互联网金融将对传统的金融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支付、查询、融资、信息处理等服务上都会大幅度减少交易成本。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会接触到很多新兴词汇,比如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P2P 信贷平台等,对大众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互联网金融将是未来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将由线下转移至线上,用户自身的传统观念会随着消费习惯的养成而逐渐改变,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也能够得到满足,对传统经营行为和消费行为产生颠覆。2013 年 7 月 5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俗称金融改革#8220;国十条#8221;),宏观性的提出了未来金融改革的 10 条改革政策。在 10 条改革措施中提及到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8220;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8221;。从政府政策的层面上,为互联网金融铺平了道路。而在 2014 年,互联网金融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出我国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视。正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利用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正面影响发展互联网金融,提出相关对策减小或者转化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既能为流动性泛滥的民间资本找到合理合法的崭新投资渠道,又能够打破传统金融壁垒,带动金融行业市场化、国际化,同时能够优化金融产业结构,为实体经济和国计民生更好的服务。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影响分析为研究选题,对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研究报告作一些简述,着力分析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对社会各机构存在的影响,找出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互联网金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型社会并促进自身以及传统金融的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Greenbaum amp; Haywood (1986)认为,随着社会资产量的增长,人们对金融的需求也会持续增长,而这种增长会对金融机构形成主动的刺激,甚至催生新业务的生成,如互联网金融。David C.Chou、Amy Y. Chou(2000)[1]认为,在互联网迅速发的背景下,银行不断地与互联网融合,让银行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巨变。Lihui Lin,Xianjun Geng and Andrew Whinston (2001) [2]认为电子金融使得金融业成为竞争更为激烈的行业,因为它模糊了不同金融机构间的界限,使得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成为可能并且使现有的金融服务以新的形式出现。面对这样的挑战,金融机构需要找到超越地理位置和物理网络的竞争优势,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关键,特别是利用IT技术研发的专有的新产品和服务。对于电子金融(Electronic Finance) 对金融机构的影响,Stijn Claessens,Thomas Glaessner and Daniela Klingebiel (2002)[3]指出电子金融在全世界不同程度地改变着金融服务的结构和性质,这些改变不仅发生在工业国家和发达新兴经济体,也发生在正在 始使用电子金融的部分金融体系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也将发生在巴西等认为应该尽快将电子金融引入的国家,尽管他们的基础金融设施很脆弱甚至不存在。PhiliP Gerrard,J.Barton Cunningham.(2003)[4]认为,网络银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出现,但由于大众对网上银行安全性等方面的信任度没有像商业银行那样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网上银行的发展。Arvind Ashta ( 2010 ) [5]认为,年轻一代的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比较积极,他们更重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体验,而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对网络工具的操作不是很熟练的,可能更拥护传统商业银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撰写方案:1、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突破,分析互联网金融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2、预备采用通过对比传统金融行业的方法,比较分析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发展现状以及风险控制。3、借鉴前人经验,通过对我国互联网金融演进过程的深入探索,发现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到问题所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5、总结阐述。

5. 参考文献

[1] David C. Chou、Amy Y. Chou . A Guide to the Internet Revolution in Banking[J].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Volume 17, Issue 2, 2000 .[2] Lihui Lin, Xianjun Geng and Andrew Whinston. A New Perspective to Finance and Competition and Challenges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Internet Era MBIS Monetaiy andEconomic Department. Electronic Finance: A New Perspective and Challenges. Basel, Swithzerland :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2001.[3] Stijn Claessens Thomas C. Glaessner and Daniela Klingebiel. Electronic Finance: A New Approach to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M].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2002.[4] PhiliP Gerrard,J.Barton Cunningham.The Diffusion of Internet Banking among SingaPore consum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 Marketing,2003(21):16-28.[5] Arvind Ashta. An analysis of European online micro-lending websites [J]. Innovative Marketing,Volume 6,Issue 2,2010.3.[6]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7] 巴曙松.后危机时期国际经济金融结构与中国金融政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8] 刘英,罗明雄.互联网金融模式及风险监管思考[J].中国市场,2013,43.[9] 谢清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49.[10] 梁璋,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3,7.[11] 黄海龙.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3,8.[12] 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 14-1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