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般认为,流言是通过非正式渠道流传的未经证实的信息,它具有信息分享和群体意见交换的双重属性,同时也是在信息暧昧不明、情况复杂急需解释的条件下群体共同创造的“即时新闻”。
现代传播学认为,流言是一种信息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者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不确定性较高,而正规的传播渠道(如传统大众)不畅通或者功能减弱的时期。流言大多数与一定的事件背景相联系,也不排除有意凭空捏造消息或信息。
相较于传统流言,网络流言并未脱离流言的基本特性,只是在发布和传播过程中都是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如贴吧、QQ聊天、博客、微博等。同时网络流言在传播范围上更加广泛,出现了跨省、跨国、甚至跨洲传播的情况;在传播效率上有让传统流言望尘莫及的速度,可以在一夜之间让流言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传播路径上也更具复杂,出现了与传统人际传播相交错的情况。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流言传播泛滥的原因
(一)社会矛盾严重,政府责任缺失
中国社会目前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社会转型导致原来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改变,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难以预测的风险和挑战,不确定心态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政府应对流言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流言的扩大,面对涉及国家公共安全及民生大计的危机事件时,个别政府反应滞后,错失流言防控的最大时机。再加上现在比较严重的所谓“专家”变“砖家”的社会现象,使政府的公信力一再下降。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流言传播的研究差不多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研究体系,从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对流言的生成、传播、控制机制进行了深入考察。
国内流言传播研究相对国外较晚,但是近年来谣言事件不断发生,很多学者逐渐关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相比国外的研究,仍然不够丰富和系统。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1.绪论(1)研究背景(2)研究问题的提出与目的(3)研究设计与方法
2.文献综述(1)流言的定义(2)流言传播的原因(3)个例阐述流言传播的影响(4)如何减轻或消除流言传播
5. 参考文献
[1] 彭兰.网络传播学[M].2009(3) [2] 杜骏飞.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 [3] 杜骏飞.网络传播概论[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9) [4] 新时期谣言的特点、机制和对策研究[J].人民网.2011(5) [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7-23 [6] 杨茂凯,《网络谣言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 [7] 姜胜洪,《网络谣言的形成、传导与舆情引导机制》[J].《重庆社会科学》,2012(6) [8] 高兵武,《政府对网络谣言的防范与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9] 田惠凤,《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及治理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10][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边芹译:《谣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