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研究——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2023-02-20 18:28:2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步入“十四五”新时期,金融服务好实体经济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命脉,实体经济要借助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

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但金融同样也依赖于实体经济,因为实体经济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基础,也可以说金融无实体而不纯,实体无金融而不旺,那么服务实体经济是对金融本质的需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在当前我国经济环境下,实体经济的发展并不容乐观,只有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才能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研究如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在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对提高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理论研究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即金融效率的宏观概念。国外对金融效率的研究起步较早,但多倾向于金融效率的测度和金融效率与经济发展关系方面的研究。Robinson and Wrightsman(1980)根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的高低将金融效率分为运行效率、配置效率,运行效率侧重于金融行业营业成本投入与收益规模的比重,配置效率则表现在金融对资金配置的效率方面。Bain(1992)较早提出金融效率的概念,并将其细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Wurgler(2000)则认为金融效率就是金融部门的资金配置效率,并提出金融可以通过某些途径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2000年作为对金融效率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的分水岭,在这之后,学者们的研究转向了实证方面。

国内对金融效率的研究起步较晚。王广谦(1997)率先对金融效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金融市场对经济的作用效率突出反映在市场对融资需求的满足能力和融资的方便程度这两方面。孙伍琴(2004)测量了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适应效率,提出金融体系究竟是推动还是阻碍经济增长,取决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适应效率。周国富等(2007)认为金融效率体现在金融资源投入与金融产业产出和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结果。王祎琛(2013)在宏、微观两个层面对区域金融效率进行了研究,认为金融效率是指金融资源通过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投放到各部门, 从而带动经济增长的效率。蔡则祥等人(2017)以宏观视角将金融效率定义为金融投入与经济产出的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从国内外各研究可以发现,关于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研究文献时间较为深远且具有一定的深度,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方面的分析较为欠缺。此外,现有文献对金融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侧重于理论方面,又因为疫情的影响,其衡量指数或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本文采用SFA指数方法对我国2022-2022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水平和变动情况进行测度,并对效率值的省际差异进行测算,以期在新常态背景下分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和区域性差异。

5. 参考文献

[1]Robinson R I, Wrightsman D. FinancialMarkets: The Accumulation and Allocation of Wealth[M].McGraw-Hill,1980.

[2]Bain A D. The economics of the financialsystem[M].Blackwell,1992.

[3]Wurgler J. Financial Market and theAllocation of Capital[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0(10):187-21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