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查阅大量文献表示,金融发展与环境污染有可能呈现相关关系,大量学者表示金融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污染,金融发展可发挥自身的资本效应,为环境保护领域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不仅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加速绿色转型。
(1)金融发展为环保企业的资本助力,便利中小微企业融资,提高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促进市场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推动环境保护。
(2)金融发展推动便捷的融资政策出台,促使企业更换环保设备,摒弃高耗能、高污染的旧式设备,更新节能减排的生产方式;金融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企业的研发,加速环保技术的转型,提高市场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降低能源的损耗。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1)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及金融发展理论,分别从资本效应、技术效应及结构效应三条途径研究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作用机理。
(2)从金融发展规模及深度、金融服务易获取程度以及金融风险控制能力三个角度出发,综合分析选取金融发展的 9 项子指标构建金融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对我国各省市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工业三废”指标,利用熵值法合成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并利用八种化石能源消耗量根据 IPCC 提供的方法折合成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用以分析各省市环境污染情况。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的早期文献,侧重于挖掘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1991 年,Grossman amp; Krueger 利用定量手段在研究北美贸易协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时,首次证实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倒 U 型曲线”关系。1992 年,Shafikamp;Bandyopadhyay 在对经济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中考虑到函数形式的多样性,选取二次函数、三次函数以及对数函数几种不同形式进行验证,并加入一些其他的控制变量,所得结论为后人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随后在 1993 年,Panayotou 参考1955 年库兹涅茨关于收入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借助实证研究,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曲线”假说,即环境质量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恶化,在达到一定程度后,收入增加将使得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以此为基础,之后国外学者的研究便集中在对环境 EKC 曲线的理论探讨及实证研究上。如 Dinda(2004)、Aldy(2005)、Acaravciamp;Ozturk(2010)、Jebli(2016)等人也借助各国不同区域的数据证明了 EKC 曲线的有效性。此外,国内的一些研究学者在前人基础上,对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内环境 EKC 曲线的形状进行了验证,发现经济增长以及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稳定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且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污染物的排放。顾洪梅(2012)等基于 P-VAR 模型,选取中国 30 个省市 30 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区域金融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联系,发现金融深化有助于抑制污染产生。郭福春和潘锡泉(2011)基于 Gregory-Hansen 结构突变检验,对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金融信贷对浙江省二氧化碳的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 还有一些学者经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会对环境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如 Sadorsky(2010)通过研究发现,股票市场的发展会通过降低上市公司财务成本、拓宽融资渠道,进而促使公司寻找更多项目进行投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进而导致能源消耗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增大。Zhang(2011)以居民为研究主体,发现金融的繁荣会刺激居民购买更多的家居用品,这在刺激生产的同时也会消耗更多的能源,进而产生更多的污染物。熊灵和齐绍洲(2016)利用 GMM 法对我国 30 个省市的碳排放水平进行了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显著促进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空气质量的恶化。Al-Mulali(2016)以欧洲为研究对象,也得出了欧洲各国的金融发展会显著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的结论。 也有一些文献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不显著。如Ozturk和 Acaravci(2013)利用协整检验对土耳其 1960-2007 年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人均能源消费量、人均碳排放量、人均 GDP 以及金融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且长期来看,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并未给碳排放带来显著的影响。Omri 等(2015)以 MENA国家为研究对象,对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以及环境污染之间进行了两两的格兰杰因果分析,发现金融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并无显著的因果关系。Doganamp;Turkekul(2016)对美国近 50 年的长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从短期来看,金融发展与环境污染不存在显著的因果联系,但金融发展会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显著影响。此外,Abbasiamp;Riaz(2016)以巴基斯坦 1971-2011 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也发现了金融发展与碳排放并不存在显著的内在联系。
2、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
同区域依地理因素、人口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发展阶段等差异,环境 EKC 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如 N 型,倒 N 型,U 型,倒 U 型等。如许广月和宋德勇(2010)将我国分为东、中、西地区,利用协整分析对环境 EKC 曲线进行检验,发现在我国的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呈现出倒 U 型关系,而西部出现正 U 型关系。邵锋祥(2012)等人从碳排放角度切入,对陕西省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进行了验证,发现当前阶段陕西省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呈现出正相关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碳排放,说明经济增长水平还未到达倒 U 型曲线的拐点。 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对环境 EKC 假说提出质疑,如认为环境 EKC 假说的提出并没有稳健的计量学基础,并指出相关研究存在异方差、变量有偏、异质性等计量技术问题。同时,样本区域选择、环境变量的选取、控制变量的增减以及不同计量方法均可能导致 EKC 曲线的消失。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2-20至2022-12-29: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联系指导老师。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完成课题的文献综述;
2022-12-29至2022-12-30:整理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和开题报告的撰写;
2022-01-01至2022-01-31:查找资料,寻求并汇总数据。思考论文大致提纲,总结成文,上交导师等待指导意见;
5. 参考文献
[1] Grossman G M, Krueger A B.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agreement[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991.
[2] Shafik N,Bandyopadhyays S.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 quality:time-series and cross - country evidence[M]. Washington D. C.: The World Bank,1992.
[3] Panayotou T.Empirical tests and policy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at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R].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199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