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发展对普惠金融的影响及对策开题报告

 2023-02-21 09:58:4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也反过来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其追求的市场价值与普惠金融存在一些矛盾,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可以帮助商业银行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效率。为了促进包容性资金的健康发展,商业银行积极运用金融科技进行产品及模式创新来发展普惠金融。

金融科技对于普惠金融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多领域的,但与此同时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也存在很多困难,也涉及到在新环境下商业银行的机遇与发展问题。总之,金融科技发展对普惠金融的影响及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的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及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和普惠金融之间的关系。在金融科技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也在创新转型,首先分析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情况,然后通过分析商业银行如何运用金融科技致力于普惠金融业务,得出一般性结论。最后提出在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陆岷峰和徐博欢(2019)通过分析新形势下普惠金融发展特点及趋势发现技术创新对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普惠金融产品也将变得更加丰富, 不仅仅限于信贷产品, 更包括支付、储蓄等基础作用, 这是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龚晓叶和李颖(2020)研究证明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存在“包容性”与“商业可持续性”难以兼顾的“悖论”,加剧了其风险承担水平。当商业银行可以实现收益覆盖风险、保本微利的风险定价机制时,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降低其风险承担水平。因此,如何通过发展金融科技来完善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风险定价机制,是问题的关键。郭丽虹和朱柯达(2021)分析金融科技对银行发放普惠贷款意愿的影响,发现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产生积极作用并提高银行业绩。孟娜娜和粟勤(2020)利用全国31个省份2011-2016年的经济金融面板数据,采用迭代GMM回归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于传统普惠金融的影响,发现存在挤出效应和鲶鱼效应。金融科技的鲶鱼效应与银行业竞争的一个临界值相关,高于临界值时,会给传统普惠金融带来负面影响,但其实际使用情况的影响不明显。沈伟和张焱(2020)在普惠金融视阈下对金融科技监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路线,构建服务实体经济和面向普惠金融的金融科技监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2.1—2022.1.31 选题、开题、确定写作提纲,文献收集、整理分析

2022.2.1—2022.3.31 整理分析资料,撰写提交论文初稿、中期检查

2022.4.1—2022.4.30 反复修改论文、提交修改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谢婼青,李世奇,张美星.金融科技背景下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38(8):145-163.

[2]郭丽虹,朱柯达.金融科技、银行风险与经营业绩——基于普惠金融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21(07):56-65.

[3]龚晓叶,李颖.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悖论”的影响——基于中国银行业风险承担水平的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20(09):33-4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