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来,中国农村金融在改革和政策扶持效应下,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保险供给不断丰富,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显著。
农村信用社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部分响应政策组建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后,系统性风险大大降低,资产质量和经营财务状况明显改善。在组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或成农信社改革新趋势。不少省份也在“十四五”金融规划中公开了自身未来农信改革方向。例如,河南省农信社改革方案已获得银保监会批复,将通过组建河南农商联合银行,自上而下理顺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推进系统重塑,提升全省农信社体系健康度,充分发挥其地方金融“压舱石”的作用。在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较高的河南,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也面临如何走好的挑战,对照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要求,根据这些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具体内容,指出了农村信用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本实力不强,风险控制能力偏弱,服务能力不足等。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形式之一,其今后的发展可以为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提供思路,也与农村金融发展成效息息相关。
由此可见,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对农村金融发展具有不俗影响,为今后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和金融业务创新提供了其他思路,有效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参考农村信用社改革内容,在此基础上以全国近年来农村金融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际数据构建模型,探讨其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程度。
在实证分析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为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提供思路。
本文的预期目标是通过实证分析,在前几年进行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反映农村金融发展、农村金融支持规模以及城乡一体化水平等的关系,即是否存在相关联系,探讨前者间的互补影响,为农村金融创新服务和乡村振兴提供建议。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结合研究需要,阐述了目前中国农村金融在改革和政策扶持效应下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效。
第二部分:对现状进行阐述。
介绍了农村金融发展背景和相关政策,理论上对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刘巧兰.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3):217-218.
[2] 刘达,温涛.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问题和治理对策[J].经济纵横,2022(10):103-109.DOI:10.16528/j.cnki.22-1054/f.202210103.
[3] 周晓婷.农村信用社与农村金融发展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2(27):107-109.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年3月12日-4月8日,共4周。收集资料,进行前期研究,翻译6000外文字符以上的专业文献,完成开题报告。
(2)2024年4月9日-4月13日,共1周。系统中正式提交开题报告。
(3)2024年4月16日-5月6日,共3周。完成论文初稿。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