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可信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推出,中央银行发行的传统纸质货币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数字货币可能成为未来货币、支付模式的发展方向。2021年 7 月 16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首次面向国内外系统地披露数字人民币的研发情况。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及其底层技术的应用无疑将对中国商业银行现有业务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法定数字货币的应用能够提高支付效率、降低货币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优化反洗钱系统,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处理、经营成本、合规性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但是,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也可能会带来货币需求降低、货币结构重塑等方面的问题。
但是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对我国资本结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发放、绩效表现是否会受到一定冲击?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和缓解这类冲击?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本篇论文。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对我国资本结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发放、绩效表现是否会受到一定冲击?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和缓解这类冲击?
假设为法定数字货币的使用会改变目前的货币结构,提高 M0 占比,降低货币乘数,影响社会融资规模,减少贷款派生,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金融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水平越高,法定数字货币带来的货币结构重塑问题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越小。
预期目标为通过构建包含现金支付、线上支付、法定数字货币支付的理论模型,证明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对 M0 的使用范围和场景的影响,以及货币结构重塑现象,探究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的提高对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影响的作用方向。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第一,研究国内外现有的论文期刊,寻找创新点,探究数字货币的发型对银行绩效和资本结构的影响。
第二,构建包含法定数字货币、现金和线上支付的理论模型,刻画公众如何选择这三种支付手段,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探究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带来的货币结构重塑问题可能会给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带来影响。
第三,采用实证分析法。根据研究的内容,构建的模型中有多元回归方程、一元回归方程以及必要的检验模型。
4. 参考文献
[1] 范一飞. 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依据和架构选择[J]. 中国金融,2016 (17):10-12
[2] 郭峰,王靖一,王芳,孔涛,张勋,程志云. 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R]. 北京大
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工作论文,2019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17周:下达任务书;
(2)2022-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1-4周:题目录入确认;
(3)2022-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5-8周:布置、指导、撰写前期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