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网络发展需求,全球IPv4地址耗尽。
由于IPv4网络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严重限制了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由IPv4向IPv6过渡已成必然。
但这个过程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其目前还处于以IPv4网络为主体,IPv6只是用于小范围的情况。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课题旨在如何实现IPv6与IPv4的单边互访,其难点主要在于IPv6与IPv4之间的协议兼容性挑战。
1、关键问题(1)IPV4环境的搭建,包含WEB服务器、DNS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的组网以及路由的协议配置,需要做到能仿真运营商网络的真实环境。
(2)IPv6环境的搭建,包含WEB服务器,DNS服务器、相关路由交换机的组网等,需要做到运营商IPv6网络的仿真环境,并能在IPv6网络中实现相关的服务功能。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IPv4的地址位数为32位,最多可分配IP地址为2的32次方,而实际上可用的IP地址更少,现已基本殆尽。
而IPv6地址长度为128位,有2^128-1个可用IP地址,以目前全球总人数而言,人均可分配1.81019个IPv6 地址。
在IPv6的庞大地址空间中,目前全球连网设备已分配掉的地址仅占其中极小一部分,有足够的余量可供未来的发展之用[1]。
4. 研究方案
1)总体方案本课题立足于网络发展的必然进程,即网络环境由IPv4向IPv6演进过程中的共存时期。
本方案的目标在于以实验研究的方式,实现IPv6与IPv4的单边互访,利用模拟器模拟仿真环境,搭建实验拓扑进行研究与分析。
本方案具体步骤如下图所示:图1:总体方案流程图2)模块分析实验共由三大子模块构成:IPv4环境模块、中间环境模块、IPv6环境模块。
5. 工作计划
1)查阅文献,掌握目前IPv4与IPv6网络的互访互通技术以及发展概况,并完成与设计相关的英文资料的翻译;2)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进行网络拓扑设计,同时完成开题报告;3)在拓扑搭建完成的基础上,完成相关配置与测试;4)列写论文提纲,进行论文写作,形成初稿;5)根据指导老师对初稿提出的修改建议,修改论文;6)论文定稿并准备答辩。
论文周计划:2022-2022-1学期:第15-16周:完成选题,查阅相关中英文资料。
第17周:与导师沟通进行课题总体规划。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