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的背景:
当前,互联网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深刻影响着社会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人类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已经成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对IP地址需求量剧增。以IPv4协议为基础的互联网发展受到明显制约,IPv4 地址空间无法有效支撑业务发展。理论上,IPv4地址总量约为43亿,但由于发展初期并未对IP地址做长远规划,在去除保留地址、广播地址和路由器地址等一系列开销后可用的IPv4地址已所剩无几。曾经引以为傲的IPv4已然成为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瓶颈。制定下一代互联网协议替代IPv4极为迫切。为此,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制定了IPv6,IPv6具备规模足够大的地址空间,在地址管理、路由机制、良安全性、移动性支持等方面具备巨大应用价值,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和应用的方向。
本课题拟完成基于双栈跨多运营商的企业网络规划与实现。以实现高速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网络的发展。该系统底层基于IPv4、IPv6双技术栈,企业分为总部和分部,总部为保障业务流量冗余性,接入了多个运营商。分部则各自接入一个运营商。为针对多变的网络需求,核心区域做下行链路做主备备份以及负载分担效果,上行链路使用两台NGFW防火墙做双机热备保障企业内部网络安全。运营商之间则通过BGP进行互联,并且其内部设备全都使用Ipv4 Ipv6双栈。企业总部与分部采用安全性极高的IPsec VPN站点到多站点隧道进行加密通信。最后在网络设备仿真工具Ensp上进行冗余技,安全,以及隧道技术的仿真测试,具体会使用到以下技术,如IPv6的地址划分、路由技术与路由器配置与测试、网络服务器配置与调试、网络安全和网络互通技术等技术,更为重要的是运用到了一些关键过渡技术,如IPv4/IPv6双协议栈、隧道技术和NAT64协议翻译技术。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现今IP网络仍然是以IPv4为主体,随着国家的大力倡导发展IPv6网络,从 IPv4 过渡到 IPv6就显得格外重要。势必IPv4 及 IPv6 网络会有共存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就不得不考虑过渡的策略和方法。常见有三种共存策略和过渡技术:
①双栈技术,主机以及网络设备同时支持IPv4以及IPv6.
②IPv6 over IPv4隧道和IPv4 over IPv6隧道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IPv4地址资源正逐渐枯竭[1]。随着国家政策要求网络、应用、终端等全面支持IPv6,基础网络、各种生产业务、应用、终端将逐步完成IPv6改造,IPv6网络是后续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2]。
我国在IPv6部署及应用方面高度重视,由国家层面引导落地,2017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明确了推进IPv6规模部署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我国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全面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十四五”我国 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完成的主要指标和工作任务。当前,IPv6规模部署及应用仍在提速落地,尽管互联网应用IPv6热情、设备IPv6支持能力等问题和挑战依然存在,但是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指引下,在互联网产业界各方的协同推进下,IPv6 改造将更加深入,经过一个较长的IPv4和IPv6共存的时期,IPv6最终会完全取代IPv4在互联网上占据统治地位.中国IPv6的发展将会给全球通信业带来深远影响[3]。
首先IPv6的地址相对于IPv4是一个质的进步,IPv6的地址结构最早定义于RFCl884,之后经过几次更改,最终形成了目前有效的版本,IPv6的文本表示法也逐步确定,IPv6地址通常使用冒号十六进制形式表示,即X:X:X:X:X:X:X:X,每个X都以十六进制表示一个16比特长的整数,且里面的字母用小写表示,如2402:f000:9:3001:9bb7:0:0:1.其中多个0块可以由双冒号符号“::”表示,但此符号只能在地址中出现一次.例如,地址2402:f000:9:3001:9bb7:0:0:1的压缩形式为2402:f000:9:3001:9bb7::1[4]。IPv6地址前缀的表示方法类似于IPv4中的CIDR表示方法,使用地址前缀和前缀长度来标识,如2000::/3.根据RFC4291,IPv6地址按照其用途可以分为单播、组播和任播三种地址,单播地址标识了一个接口,组播地址标识了一组接口,任播地址在单播地址区间内分配,但是可以指定给多个接口(通常属于不同节点),发送到这些地址的数据包被路由到最近的一个接口,这三类IPv6地址分别实现了不同的需求。
4. 研究方案
1. 总体设计
图1 总体网络拓扑图
5. 工作计划
2022-2023-1学期:
第15-16周:完成选题,查阅相关中英文资料。
第17周:与导师沟通进行课题总体规划。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