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地闪回击是雷电活动中最主要的放电过程,也是对电力系统、航空航天、通信导航等领域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
准确识别地闪回击并对其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对于雷电预警、防护措施制定以及雷电物理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地闪回击电场波形的参数特征及其自动识别是雷电物理学和雷电探测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地闪回击电场波形特征分析、参数提取方法以及自动识别算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分析地闪回击电场波形的物理过程,研究不同类型地闪回击电场波形的特征参数,并分析其物理意义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的参数提取和识别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2.研究和比较现有的地闪回击电场波形参数提取方法,例如基于峰值点识别、基于数学形态学等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进行改进,以提高参数提取的精度和效率。
3.探索新的地闪回击电场波形参数提取方法,例如基于信号分解、基于模式识别等方法,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寻找更准确、高效的参数提取方法。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文献调研阶段: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地闪回击电场波形的特征参数、提取方法、自动识别算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2.数据获取阶段:收集和整理实测的地闪回击电场波形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例如去噪、滤波等,以提高数据的质量。
3.特征分析阶段:利用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对地闪回击电场波形进行特征分析,提取能够有效表征回击过程的特征参数,例如峰值、上升时间、下降时间、频率等,并分析其物理意义和影响因素。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地闪回击的物理过程,分析不同类型地闪回击电场波形的参数特征,并分析其物理意义和影响因素,为参数提取和识别提供更准确的理论依据。
2.改进现有的地闪回击电场波形参数提取方法,或提出新的参数提取方法,以提高参数提取的精度和效率,为后续的自动识别提供更可靠的特征参数。
3.针对不同类型的地闪回击电场波形,研究更精准的自动识别算法,提高识别算法的准确率、鲁棒性和泛化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中。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洋, 刘景林, 袁中, 等. 基于VMD和多特征融合的地闪回击识别方法[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22, 50(12): 171-178.
2. 张义军, 袁中, 陈家宏, 等. 基于VMD-SE和LightGBM的地闪回击识别方法[J]. 电工技术学报, 2023, 38(1): 103-111.
3. 周凯, 张宇, 王羽, 等. 基于CEEMDAN和XGBoost的地闪回击识别方法[J]. 高电压技术, 2022, 48(12): 4116-412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