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由于随着当今社会对能源与电力供应的质量和安全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以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为主要特征的集中式单一供电系统由于自身的缺陷已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因此投资省、发电方式灵活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发展趋势良好,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技术也日趋成熟。
其中分布式电源是指位于用户附近,所发电力就地消纳,通常以10-35kV电压等级接入电网,并且要求单个并网点总装机容量不超过50MW的发电项目,具体是指天然气、太阳能、生物质能、风电、地热能等资源综合利用的发电项目。
分布式发电可作为备用电源为高峰电荷提供电力,为边远地区用户、商业区和居民供电。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1.分布式电源接入,改变了电力系统的结构,将配电系统从简单的受电网络变成了复杂的有源网络。
一方面要确保绿色、环保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又要保证系统的电能质运行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是当前分布式发电供能技术应用中的一个难题,是限制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
2.分布式光伏接入后,由于传输功率的波动和分布式负荷的特性,使传输线各负荷节点处的电压偏高或偏低,导致电压偏差超过安全运行的技术指标。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分布式发电以小规模,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户附近,可独立为用户供应电能.分布式发电以其灵活,高效性受到广泛关注,将分布式发电与大电网相结合,可以改善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大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入也给电网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有待解决,如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电能质量问题,继电保护问题,孤岛问题等。
在解决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产生的问题方面,国内外学者就不同方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
其中为使分布式发电所有者的利润最大化,网络的电能损耗最小化,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 ODGA )和网络重构( NR )是提高配电网电压稳定性和降低网损的重要手段。
4. 研究方案
首先研究分布式发电技术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包括基本的Firework算法、迭代博弈的算法( IGBA )、正交最小二乘法、遗传算法、加权最小二乘状态估计等,在研究分布式电源并入电网的优势和会产生的问题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并优化其并网技术。
5. 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本学期的第1-2周):首先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基本掌握分布式发电的并网技术相关知识,完成开题报告初稿,待初稿完成后,通过与指导老师的交流后进行修改,审核通过后,最终完成定稿。
第二阶段(本学期3周):根据相关主题进行文献的收集和分析,在完成对相关文献和论文的学习之后,开始制定论文方案,设计实施步骤。
第三阶段(本学期4-6周):研究光伏和风电并网技术,并熟悉使用仿真软件。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