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保护自己的隐私意识。古时人们使用简单的木制门闩,此门禁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在当时受到广泛应用,不过因其是木制,导致安全性极低。直到近代工业发展,美国人奈纳斯耶鲁发明了弹子锁,该种锁采用了圆柱性销闩,因其提高了人们的安全性,使得这种结构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而后经人们研究,弹子锁结构出现了多拍多面弹子、四向弹子、母弹子、组合弹子等多种结构,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安保性能。经过时间检验,这种锁的弊端日益增多,此种门锁钥匙管理麻烦,如果钥匙丢失就需要更换锁芯和钥匙来保证安全,而且这种机器门锁仅是机器装置,不论他结构多么的精妙,材料多么的坚固,随着机器锁的普遍,盗窃技术水平也在日益增高,偷盗者在短时间内便可以对这些机器锁进行开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出现了磁卡锁和密码锁,一些办公楼、酒店、工厂等地方开始使用,这种锁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安全性以及便捷性,随着这两种电子锁的应用,其本身的缺陷也逐渐展露,其中密码锁通过判断输入密码与自己保存密码一致来决定门的开启,但是密码门禁的密码容易泄露和遗忘,只能进行单向控制,使用场合比较少。而接触式磁卡锁内信息容易被复制,也容易出现磨损及消磁,导致故障,其安全性较低。近些年,随着感应卡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门禁系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了智能(非接触式)IC卡门禁、射频门禁、指纹门禁、虹膜门禁、面部识别门禁,乱序键盘门禁等各种门禁技术,他们在安全性、便捷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今在日常生活中,指纹识别门禁因其价格相对其他门禁更加低廉,指纹识别系统操作简单便捷,以及指纹的独特性,从而在家庭门禁中得到广阔的应用。据调查,如今使用指纹解锁占79.22%,密码解锁占15.55%,其他解锁方式的仅仅只有5.23%,这说明指纹识别系统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很多家庭第一件智能家居产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指纹识别系统设计,实现对重要场所的安全门禁控制。系统以单片机为主控芯片、指纹识别模块、矩阵键盘模块、显示模块以及报警模块等组成。实现指纹录入功能、指纹密码解锁和删除功能,以及通过按键重设密码等功能。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总体框架
研究内容一:STM32单片机芯片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主要使用的是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根据所学的单片机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通过查阅文献等方式进行设计,用来完成现实案例。以下是具体的实施步骤:
1. 收集相关数据以及资料
从网上或图书馆中收集与本课题毕业论文相关的材料以及书记以及知网上相关的论文期刊,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笔记。同时利用网上的教学资源对自己所使用的单片机进行学习,直到能够完成自己毕业 设计所需为止。
4. 参考文献
[1] 易鲜红. 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设计[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9,37(04):135 137.
[2] 曾海燕, 慕文静, 韦燚. 基于物联网的指纹识别系统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12(34):130-133.
[3] 许欢庆, 金力, 钱源, 吴静, 孙大勇. 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18(28):86-89.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月9日——1月15日 收集课题相关资料,大量查收文献,了解相关学术进展,开始文献翻译。
1月16日——1月29日大量收集论文资料,理清思路,与导师交流想法,根据导师建议完善论文思路,明确毕设任务,完成论文翻译。
1月30日——2月12日 了解课题研究前沿,精读课题相关文献,撰写开题报告完成初稿,并根据返修意见修改论文翻译。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