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直流变换器作为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器件之一,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应用范围涵盖了工业、农业、交通、通信、医疗等各个领域。
然而,随着直流变换器功率等级和开关频率的不断提升,其电磁干扰(EMI)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周边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本课题旨在研究直流变换器电磁干扰的产生机理、预测方法、抑制技术以及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以期为降低直流变换器的电磁干扰,提高其电磁兼容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流变换器的电磁干扰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直流变换器的电磁干扰产生机理、预测方法和抑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直流变换器电磁干扰产生机理分析:深入研究直流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其内部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以及开关器件、寄生参数等因素对电磁干扰的影响,阐述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的形成机制、传播途径以及耦合方式。
2.直流变换器电磁干扰预测方法研究:研究基于解析法和数值法的电磁干扰预测方法,建立准确的直流变换器电磁干扰仿真模型,并利用仿真软件对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电磁干扰进行预测分析,为电磁干扰的抑制提供理论指导。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仿真建模、实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逐步深入地开展直流变换器电磁干扰的研究。
1.理论分析阶段:通过查阅文献、阅读相关书籍,系统学习直流变换器工作原理、电磁干扰产生机理、预测方法和抑制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仿真建模阶段:利用MATLAB/Simulink、PSpice、HFSS等仿真软件,建立直流变换器的电路模型和电磁干扰仿真模型,并对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电磁干扰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对电磁干扰的影响规律,为抑制技术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新型拓扑结构的低干扰直流变换器设计:针对传统拓扑结构存在的高频干扰问题,研究基于新型拓扑结构的低干扰直流变换器设计方法,通过优化电路结构和参数,从源头上降低电磁干扰的产生。
2.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电磁干扰预测方法研究:将人工智能算法引入电磁干扰预测领域,研究基于深度学习、支持向量机等算法的电磁干扰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精度和效率,为电磁干扰抑制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3.多种电磁干扰抑制技术协同优化方法研究:针对单一抑制技术存在局限性问题,研究多种电磁干扰抑制技术协同优化方法,例如将软开关技术与滤波器设计相结合,或将电磁屏蔽技术与电路拓扑优化设计相结合,以实现对电磁干扰的更有效抑制。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王维真, 张卫平, 陈凯楠, 等. 抑制LLC谐振变换器输出整流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振荡的有效方法[J]. 电工技术学报, 2018, 33(19): 4554-4564.
2. 张波, 吴勃, 刘进军, 等. 一种新型高频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J]. 电工技术学报, 2020, 35(22): 4755-4764.
3. 李睿, 李永东. 一种高增益DC-DC变换器及其软开关控制策略[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1, 41(18): 6207-621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