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风能和太阳能作为两种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风能和太阳能都属于间歇性能源,其出力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难以单独满足电网对电力稳定性的要求。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分析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各自的特点以及两者互补的优势,为后续的仿真研究奠定基础。
2.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分别建立风力发电系统模型、光伏发电系统模型,包括风力机、光伏阵列、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参数设置和验证,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仿真建模、实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逐步展开如下研究步骤:
1.文献调研阶段: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2.系统建模与仿真阶段: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包括风力发电机模型、光伏电池模型、并网逆变器模型、控制系统模型等,并对模型进行参数设置和验证,确保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控制策略研究阶段:研究不同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控制策略,包括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并网逆变器控制、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等,并通过仿真实验对比分析不同控制策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控制策略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依据。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提出一种改进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控制策略,该策略结合了XXX控制和YYY控制的优点,能够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稳定性和鲁棒性。
2.建立了更加精确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仿真模型,该模型考虑了ZZZ等实际因素的影响,能够更准确地模拟系统的运行特性。
3.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不同因素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为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控制提供了指导。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谢鹏,王成山,朱永强,等.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风光储互补发电系统仿真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2,50(17):159-168.
[2] 黄浩,陈颖,陈冲,等.计及风光出力平滑的风光储互补发电系统优化配置[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22,34(09):209-216 224.
[3] 孟祥,王晓峰,黄碧,等.考虑区域电力平衡的省域风光储互补发电基地布局[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2,46(16):10-1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