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尤其是在纳米尺度孔隙中,由于其特殊的流体流动和相间作用,使得二氧化碳驱油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研究旨在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深入研究纳米孔内二氧化碳驱油的微观机理,为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尤其是在纳米尺度孔隙中,由于其特殊的流体流动和相间作用,使得二氧化碳驱油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建立纳米孔道模型,并选取合适的原油、二氧化碳和岩石组分模型,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二氧化碳在纳米孔道内的吸附、扩散行为,以及二氧化碳-原油-岩石的相互作用,探讨纳米孔内二氧化碳驱油的机理,分析孔径尺寸、压力等因素对驱油效率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纳米孔道内二氧化碳的吸附及扩散行为研究2.二氧化碳-原油-岩石的相互作用研究3.纳米孔内二氧化碳驱油机理研究4.不同因素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
1. 主要内容
1.纳米孔道内二氧化碳的吸附及扩散行为研究:-研究不同压力下二氧化碳在纳米孔道内的吸附等温线,分析孔径尺寸对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影响。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借助MaterialsStudio、Gromacs等专业软件,构建纳米孔道模型,并选取合适的原油、二氧化碳和岩石组分模型。
首先,对体系进行能量最小化和平衡化处理,然后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模拟过程中,将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模拟无限大的体系,并利用COMPASS力场描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分子层面揭示纳米孔内二氧化碳驱油的微观机理,为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2.系统研究孔径尺寸、压力等因素对二氧化碳吸附、扩散、界面性质、驱油效率的影响规律,建立相关性模型,为优化驱油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3.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并为其他纳米孔隙流体输运现象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孙雷, 姚军, 黄延文, 等. 致密油藏纳米孔隙多尺度非均质性表征[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1, 48(05): 1002-1012.
[2] 邹才能, 朱如凯, 白斌, 等. 致密油气藏“甜点区”形成机制、预测及勘探开发关键问题[J]. 石油学报, 2012, 33(04): 559-566.
[3] 贾承造, 郑民, 张永峰. 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J]. 石油学报, 2012, 33(03): 343-35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