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近年来国民幸福特别是幸福指数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提高社会成员的幸福指数,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就经济增长对国民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对怎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国民幸福感提出方法及建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收集处理资料,问题的处理方法写作提纲:1、前言2、文献综述3、近几年经济增长与国民幸福感变动情况分析4、国内外研究分析5、经济增长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的理论分析6、数据来源及简要分析7、理论模型及实证检验:(一)模型构建 (二)实证分析8、结论及政策建议9、参考文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经济增长和国民幸福到底有什么关系,目前主要四种观点:一是经济增长与国民幸福水平成正比例。这是人们的一般认识,在现代经济学的标准理论中也是这样认为的。对此人们的解释是,经济增长增加了产出,从而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这也就增加了效用和快乐。来自部分国家的实证研究报告也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一结论。二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人们的幸福度并没有增加,而是有所下降,即当国家变得更富有时,人们的平均幸福水平并未随之提高。由于经济学家Easterlin最早研究这一现象,所以这种幸福与收入相悖的现象又被称作Easterlin悖论。对Easterlin悖论的解释主要有三种理论大体有两类:第一种是#8220;忽视变量#8221;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不仅收入影响人们的效用水平,而且非收入因素,例如健康状况、婚姻质量、就业状态等,也影响人们的幸福。第二种是相对收入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人的效用与自己的收入水平正相关,但是与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攀比水平)负相关,当社会变得更富裕时,攀比水平也会随之提高,从而使得总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罗伯特#183;弗兰克(RobertFrank)的#8220;相对消费理论#8221;为该领域经济学家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参照点。在弗兰克看来,一个人的主观福利与其相对地位有关。这就产生了一个零和(zero-sum)地位竞争:一人受罚,大家无趣。因此,地位竞争仅仅导致个人福利的再分配,而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的幸福并没有增加。在实证研究层面,与经济增长提高国民幸福度一样,Easterlin悖论也在许多国家得到验证,如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很多发达国家都得到验证;同时,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也存在这一现象。 三是经济增长与幸福是一种先升后降的关系。田国强、杨立岩在《对#8220;幸福-收入之谜#8221;的一个解答》一文中就持这种观点。该文章的结论是:存在一个与非物质初始禀赋正相关的临界收入水平,当收入尚未达到这个临界水平之前,增加收入能够提高社会的幸福度;一旦达到或超过这个临界收入水平,增加收入反而会降低总体幸福水平,导致帕累托无效的配置结果。四是经济增长与幸福没有关系。弗兰克在他的《奢华热》中强调:持续增加的收入和消费与幸福之间没有关系。Carol Graham 在有关研究中指出:#8220;跨国和跨时研究表明均收入的增加和平均幸福水平几乎不相关或即使相关也很小。#8221;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8-2022.9完成文献综述2022.10-2022.11确定选题并提交2022.11-2022.12审核通过后撰写、提交、修改开题报告,搜集数据并整理,开始撰写初稿2022.1-2022.3撰写、提交论文初稿和中期检查表2022.3-2022.4反复修改论文并提交修改稿(二稿、三稿)、提交外文文献及译稿,重复率检查,提交论文定稿版并进行答辩
5. 参考文献
[1] 陈阳. 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幸福经济学视角[J]. 科技经济导刊,2016,05:153-154.
[2] 布伦诺#183;S#183;弗雷 . 幸福与经济学 [M]. 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宋圭武. 经济增长与国民幸福[J]. 中国社会导刊, 2007(8):31-33.
[4] Easterlin R. A. #8220;Does Money Buy Happiness?#8221;〔J〕. The Public Interest,197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