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转型经济环境下创业机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创业人群也正面临代际更替,创业大军的整体年龄越来越小。
转型经济环境所具有的不确定、不连续以及高动荡等特点以及新一代创业者群体全新的创业特点和心理特征,为创业研究刻画了全新的研究情景。
第二代创业者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未来生力军,其创业幸福感水平直接反映了当下我国创业生态和环境的总体水平。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利用 2013 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 CGSS)数据,分析我国城镇居民幸福感对其就业以及创业意愿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幸福感影响就业的机制: 首先,幸福感的提升可以改善劳动者工作效率,进而利于劳动者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或提升创业积 极性( 陈家祥,2007) 。如Peterson ( 2011) 研究表明,幸福感越高的人会更乐观,工作时会更有活力和更高的自我效能感,从 而提高其工作效率。Oswald et al( 2009) 研究发现幸福感提升样本的生产效率比幸福感不变样本的生产效率高 12% 。其次,幸福感越高的个人享有社会资本也会越多,从而促进个人就业。Guven ( 2011) 研究表明,幸福感越高的群体有更多的正向情绪,会更倾向于信任他人、更积极参与社交等方式最大程度使自己获得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可以为个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如就业信息、资源、职业推荐等。最后,幸福感可以提高工作搜寻的积极性,增加创业概率。 ( Krause,2013) 研究发现幸福感对劳动者个人工作搜寻影响的净效应在理论上不确定。一方面,失业给城镇劳动力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并激励着幸福感低的劳动者积极寻找工作,以摆脱失业; 另一方面,幸福感高的失业城镇劳动力更加积极乐观,同样可以提高此类城镇劳动力寻找工作的积极性 ( 周江评,2004)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能够显著提高其失业再创业的概率。
写作提纲:本文利用 2013 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 CGSS)数据,分析我国城镇居民幸福感对其创业意愿的影响。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幸福感对城镇居民就业行为的文献较少,且没有达成共识。
Krause ( 2013) 利用 IZA 评估数据集,研究了幸福感对失业城镇劳动力的创业及创业工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幸福感对失业城镇劳动力创业的概率影响轨迹为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 U 型,因为幸福感较低和较高的两大人群都缺乏寻找工作的积极性,并且幸福感对提高失业城镇劳动力创业工资水平也有显著影响。
但 Gielen ( 2014) 研究表明,幸福同城镇劳动力失业后找到工作的速度间没有显著关系。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0日--完成选题;
2.2022年11月30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3.2022年12月31日前--阅读文献资料并获取有用信息;
5. 参考文献
[1]邢占军. 测量幸福 = Subjective well - being :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5: 1-3.
[2]罗楚亮. 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来自中国城乡住户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9,35( 11) : 79-91.
[3]陈刚,李树. 政府如何能够让人幸福? ---政府质量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2( 8) : 55-6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